第一章 21(第3/4頁)

[14]托馬斯·潘恩(Thomas Paine,1737——1809),英裔美國思想家、作家、政治活動家、理論家、革命家、激進民主主義者。美利堅合眾國的國家名稱(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就出自潘恩,他也被廣泛視為美國開國元勛之一。

[15]瑞克裏芙·霍爾(Radclyffe Hall,1880——1943),英國著名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寂寞之井》(The Well of Loneliness)是一部女同性戀小說。

[16]20世紀20年代美國著名四格漫畫《小孤兒安妮》中的角色,是一位百萬富翁。

[17]安娜·埃莉諾·羅斯福(Anna Eleanor Roosevelt,1884——1962),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的夫人,同時是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作家,亦是女性主義者,提倡女權並保護窮人,從本質上改變了第一夫人的傳統形象。

[18]1947年上映的美國動作電影《傑克·阿姆斯特朗》(Jack Armstrong)中的主角。

[19]三個都是男子名,這裏泛指男性。

[20]希臘神話中,埃塞俄比亞國王的女兒安德洛墨達(Andromeda)被吃人的海怪挾持。宙斯之子珀耳修斯(Perseus)在歸途中經過巨巖上空,發現了被鎖著的安德洛墨達,便下去殺死海怪,救出了美人,最後娶安德洛墨達為妻。

[21]範妮·伯尼(Fanny Burney,1752——1840),也稱達布萊夫人,英國20世紀著名小說家和女權主義先驅者,代表作有風俗小說發展史上的裏程碑《埃維莉娜》。

[22]《琥珀》(Forever Amber),是美國作家凱瑟琳·溫莎(Kathleen Winsor)於1944年出版的小說。講述了英王查理二世的情婦琥珀,在倫敦物欲橫流、爾虞我詐的社會中逐漸意識到逾越固有的社會規範、取得女性獨立地位的途徑,最終前往美洲大陸的故事。曾改編為電影《除卻巫山不是雲》。

[23]《源泉》(The Fountainhead,1943),作者是俄裔美國作家安·蘭德,講述的是天才建築師霍德華·洛克因為自己的設計被肆意改動,而炸掉了建到一半的建築,並為自己辯護的故事。他認為“維護創造也是同等天賦個人的權利”。

[24]林肯·斯蒂芬斯(Lincoln Steffens,1866——1936),美國記者,發起並推動了一場揭露黑幕、打擊腐敗、促進社會改革的“扒糞”(muckraking)運動。

[25]科迪莉亞(Cordelia),莎士比亞戲劇《李爾王》中的角色,李爾的三女兒,她在劇中表現出了鮮明的性格,驕傲、正直,不願說取悅別人的話,卻因此失去了寵愛與地位,以悲劇收場。

[26]莎士比亞名作《馴悍記》中的男主人公,將驕橫的妻子凱特訓練成百依百順的好妻子。

[27]詹姆斯·梅森(James Mason,1909——1984),英國演員,代表作品有《虎膽忠魂》《諜海疑雲》等。他在銀幕上是那種冷酷無情卻讓人又愛又恨的浪子形象。

[28]瑞德·巴特勒(Rhett Butler),《亂世佳人》裏的角色,個性瀟灑,特立獨行,機警聰明,最後因被傷透了心而毅然決然地離開女主角。

[29]格林威治村(Greenwich Village),也叫西村,指美國紐約曼哈頓下城西區14街至西休斯敦街之間的區域,藝術家、作家等的聚居地。

[30]原文prick tease。

[31]達摩克利斯之劍,源自古希臘傳說:迪奧尼修斯國王請他的大臣達摩克利斯(Damocles)赴宴,命其坐在用一根馬鬃懸掛的一把寒光閃閃的利劍下。意指令人處於一種危險狀態。

[32]原文,cunt teases,與上文的prick tease對應,指只挑逗女人而不和她們上床的人。

[33]格倫·米勒(Glenn Miller),生於1904年,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最受歡迎的樂隊指揮和編曲家,他的唱片銷量高達數百萬張,多首單曲曾經入選“十大金曲”。

[34]斯坦·肯頓(Stan Kenton,1911——1979),原名斯坦利·紐科姆·肯頓(Stanley Newcomb Kenton),美國作曲家、鋼琴家。

[35]約翰·菲利普斯·馬昆德(John Phillips Marquand,1893——1960),美國小說家。他的作品諷刺了美國的新英格蘭上流社會人士在風雲變幻的20世紀仍竭力維持其貴族氣派和清教徒準則。重要作品有《威克福德岬》《普爾翰先生》等。

[36]阿諾德·貝內特(Arnold Bennett,1867——1931),英國現實主義作家。代表作《老婦人的故事》。

[37]羅達、伯納德,均為伍爾夫小說《海浪》中的人物。

[38]源於伍爾夫的一篇讀書隨筆《假如莎士比亞有個妹妹》。

[39]《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One Day in the Life of Ivan Denisovich,1962),是俄羅斯作家亞歷山大·伊薩耶維奇·索爾仁尼琴的成名作,小說敘述了主人公在蘇聯勞改營中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