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10(第3/4頁)

“瓦爾,你讀過《桃源二村》[8]嗎?”

“嗯。和書裏說的一樣嗎?”

“有一點點。”

“噢,我不會用玻璃擋住嬰兒。而且,《桃源二村》裏沒多少兒童。有被擋在玻璃後的嬰兒,有適齡的男孩和女孩,但沒有兒童。那是因為寫書的是男人。我曾聽莫蒂默·阿德勒[9]說過,在理想的世界裏,沒有人非得做臟活兒,嬰兒的尿布可以由機器人換。老天!我希望他可不要對現實世界也抱有這種看法。倒不是因為我喜歡換尿布,而是因為嬰兒需要的是擁抱、愛撫、觸摸、聽搖籃曲,以及不被幹涉。我們的一切做法都是滯後的。孩子小時候,我們不願經常抱他們,可等他們長大一點兒,我們又開始幹涉他們,我們太過於保護他們了。克麗絲和我曾在南方一個富裕的社區裏待過一陣子,那裏的孩子整個下午都被安排好了!真的!牙醫、正齒醫生、舞蹈課、兄弟會、寺廟參觀、童子軍、少年棒球聯合會、音樂課——他們一分鐘的自由時間都沒有。我不知道他們將來會變成什麽樣子。”

“總之,”她繼續有條不紊地說道,“那些中心仍然是某種社區。它們不算大,但也有自己的體制和醫療中心等。人們在裏面工作,但不是白白勞動,而是拿報酬。十一二歲的人每周工作一天,十五至十九歲的青少年每周工作兩天,年齡更大的每周工作三四天,他們工作的時間取決於他們的興趣和他們想賺多少錢。老年人可以減少工作時間。實在上了年紀的和那些年老體弱的人,如果不想在中心做事,可以只在社區裏幫忙。但大家總要分著做一些臟活兒、累活兒。比如,某人每周有四天是醫生,可也要為社區倒幾周的垃圾;某個在工廠上班的人,要負責社區中心的節日裝扮。而且,你知道嗎?每個人都會做飯,除非有誰真的很討厭做飯。每個人都要打掃衛生,除非有誰真的很討厭打掃。總之,按照慣例,隨著人口的增加,就會形成城市。哦,對了,工業中心也像城鎮和城市那樣,建成以後,既可以娛樂,也可以工作,而且周圍還有鄉村,以便保持生態平衡。就像瑞士的日內瓦一樣,明白嗎?另外,城市裏無論如何都會有大學、博物館、商業大樓和音樂廳。正如小鎮裏有人居住一樣,城市裏也有人居住,可是,就像在鄉村一樣,人們都是小規模聚居。除此之外,人們還擁有一定的開放空間,每處聚居點也都有一些小空間。如果你想聽岡瑟·舒勒[10]的音樂,或看一出先鋒派的戲劇,那麽,你可能就得去市裏。唉。”她嘆了口氣,開始喝酒。

大家都看著她。她花了多少時間來做這些白日夢呢?米拉心想。

“聽起來不錯。”凱拉說。她準備找其中的邏輯漏洞。

“我知道,”瓦爾悲傷地說,“我不是要建議大家追求完美,想都沒想過。我只是覺得,我們應該尋找一種更人道的生活方式,一種讓我們感覺更好的方式。我還記得克麗絲小時候的生活。剛和前夫離婚的頭幾年,我過得非常不好。我沒有錢,他就拿出錢來,希望用這種方式挽回我。那個笨蛋永遠不明白,如果他之前表現好一點兒,說不定還有戲。男人似乎總認為權力比愛更有吸引力。我想,他們這麽認為也是有原因的吧。總之,那時我的生活糟透了,唯一的好處是,生活裏再也沒有他喜怒無常的脾氣和高聲大喝了。下班後,我要去修女那裏接克麗絲,然後回家做晚飯、打掃衛生,在那臟兮兮的辦公室裏工作,之後還要去超市買東西,一只手提著重重一袋雜貨,另一只手抱著克麗絲,每天都累得筋疲力盡。她也累了,然後就會發脾氣。最後,我還得給她洗澡,等她睡了,再回到廚房洗那些該死的碗。然後,我回到她身邊,又累又苦惱,我討厭那樣的生活。我看著她坐在浴盆裏,自顧自地哼著歌,玩著橡皮船,也許根本就沒注意到我,我只是一件器具。她的肌膚在水中閃閃發亮,她的頭發鬈曲著,她咿咿呀呀地和她的玩具說話。然後,她看見了我。她咧嘴笑著,將玩具往水裏拍,朝著我拍,把肥皂泡弄到我的眼睛裏,於是我不得不抱起她。她是那麽漂亮,那麽自由,那麽自我……我也不知該怎樣形容。不管怎樣,因為照顧克麗絲,我才像一個人。如果我們都會那樣,全都相互照顧,如果那不是要求,而是一種習慣,是一種大家都會做的事……我在腦中想象著這樣的場景。我看到一位心懷恨意的老人在打理一個玫瑰園。其間,幾個孩子偶爾過來看他。一開始,他會將他們趕走,朝他們大喊大叫,可他已經在那兒待了很久,他們都不怕他了。幾年後的一個春日,他們站在旁邊和他說話,他開始教他們如何照料玫瑰,還把大剪刀交給其中一個孩子,教他剪去已經死去或即將枯死的苗芽。”她說著伸出雙手,微微笑了笑,“你們就讓我當一個傻瓜吧。夢得有人來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