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淩空 女皇武則天(第2/7頁)

兩人秘密地有了私情,自古以來最令人迷醉無比的,莫過於“禁忌之愛”。從《梁祝》到《羅密歐與朱麗葉》,再到《菊豆》甚至《藍宇》,門第的禁忌、仇恨的禁忌、亂倫的禁忌,以及性別的禁忌,古今中外最令人惋惜贊嘆動人心弦的,都是“禁忌之愛”。

武則天或許在當時可能詛咒這種令她倍感痛苦和生命威脅的“禁忌之愛”,然而她將在往後的日子裏感謝它,正因為這段非常時期的禁忌之愛,李治對她的愛遠勝於對其他任何女人。因為難得,所以不舍,所以倍感珍惜。

兩人偷偷相戀了一段時間後,中國歷史上最出色的皇帝之一唐太宗李世民終於駕崩,他死之後,二十五歲的武則天要和其他的太宗無子妃嬪一起,到感業寺出家為尼。寵妃徐惠一如既往地搶盡所有人的眼球,她拒絕出宮,重病而不肯就醫,以殉太宗皇帝,她說:“吾荷顧實深,志在早歿,魂其有靈,得侍園寢,吾之志也。”

徐惠如願而死,死後被追封為賢妃,隨葬太宗昭陵。徐惠死時年方二十四歲,與其說她是愚忠,倒不如說她做了最聰明的選擇——從宮中繁華盛寵跌入尼庵,忍受清冷孤寂的歲月,數著日子默默等死?從十二歲入宮起就三千寵愛在一身的徐惠,拒絕接受這樣的命運。與其在往後的日子裏潦倒等死,倒不如死在最美麗和最榮耀的時刻,用這樣一種萬眾矚目的死法,來榮耀家族,名垂後世。

武則天不是徐惠,她沒有死,和李治的一段私情讓她和別人滿懷絕望不同,她還有脫離感業寺的希望。她和徐惠在太宗朝的待遇也不一樣,一品寵妃的死可能是萬眾贊嘆,五品才人的死恐怕只能落得個東施效顰的譏諷罷了。

去了感業寺的武則天,恐怕沒有想到,在感業寺的日子,竟然會這麽難以渡過,日子一天天在等待中變得越來越絕望。她原本以為新皇帝會很快來接她回宮,不料一過三年,杳無音信,她此刻的心中充滿了哀怨,那首著名的《如意娘》就是在此刻寫成的:“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然而,武則天並不是一個人在奮鬥,從太宗末年與太子私會而安全無恙,到孤身入感業寺滿三年之後,還會有人幫助她把情書傳到天子手上,並幫助她再度入宮得寵登頂,她那些觀王系表姨表姐的能量,再度發揮了作用。不知道為什麽,從來沒有一部關於武則天的影視劇和文學作品,寫觀王系的女性在武則天稱帝事業中的作用。

天性感性的李治接到了武則天這封情書,情腸觸動,此刻太宗的三年孝期已滿,曾經被送入感業寺的先王的女人,或可以改頭換面,再度回來。

對於武則天來說,此後天地變幻,不復從前。這一年她二十八歲,十四年前,才十四歲的她滿懷憧憬地入宮,然而從深宮到尼庵,她浪費了她生命中的一半時間,又回到了起點。

而這一次,她已經青春不再,她再也虛耗不起了。

武則天入宮之後,先為王皇後的侍女,懷孕後被封為昭儀,先後為高宗生下四子二女,又令高宗廢王皇後,並於永徽六年冊封其為皇後。武則天回宮僅僅三年時間,就乾坤易手,坐穩鳳座,這一段歷史,後宮爭寵,步步殺機,如何左右逢源,如何借刀殺人,如何想盡辦法坐上後座,那是最好的八點档電視劇題材,無數的影視作品主力重心都在這一段歷史上反復演示,我就不必重復了。而事實上,政治鬥爭之復雜,人性沖突之殘酷,在此後的歲月裏,這一段時間的事,對武則天來說則是剛剛開始。這個時候,她僅僅是高宗李治的寵妃而已,許多事還輪不到她出手。

更多的鬥爭,不在於後宮,而在於台前朝堂之上,高宗李治和舅父長孫無忌的鬥爭。李治的性格常常在此後的歲月裏被弱化為一個懦弱無能的皇帝,因為此後的政局變幻,有無數人在塗寫著這段歷史。中國人描述一段故事時,特別喜歡非此即彼,比如三國演義就被魯迅批為“狀劉備之仁近乎偽,狀諸葛之智近乎妖”,真正西天取經的唐玄奘也絕沒有後世傳說得那麽懦弱。而同樣,為了突出武後的強勢狠毒,高宗李治就同劉備一樣,被描繪成啥事兒都由太太做主,遇事只會哭完了繼續發呆。

誠然李治的性格中有優柔寡斷的一面,然而政治鬥爭中該有的權衡和手段,他並不缺少,身為皇帝的政治敏感,他也不缺少。從皇子時期,在魏王李泰扳倒太子承乾後正志滿得意時,他跑去告訴太宗李泰威脅他,使得如日中天的李泰失去繼承權,而他被長孫無忌推上太子位。長孫無忌一力擁戴他,是以為李治優柔寡斷,能夠將他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卻沒有想到,正是這個自己一力擁戴的外甥,終結了他的性命和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