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一百三十一

再往後多年,朱棣和徐琳瑯在北平,便只專注於過好自己的日子,專注於讓北平的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至於旁的事情,朱棣是一概不過問的。

北平離北境比應天離北境更近,但是朱棣卻再不過問北境的事情。

不是不敢,而是不能。

誰都能看的出來,朱棣是頗有韜略的皇子,兵權二字,對於朱棣來說,太過敏感。

兵權是朱棣最不能觸碰的東西。

朱棣也曾對徐琳瑯說,他必然不能成為朱標的心腹大患。

朱棣對徐琳瑯說,只要是能和徐琳瑯好好的過日子,陪著徐琳瑯一同將幾個子女養大成人便好。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又過幾年,太子朱標病逝,太子之位傳給了呂氏的兒子朱允炆。

朱允炆的性子和朱標很像,溫文爾雅,但是朱棣去過幾次應天府回來之後卻說,朱允炆是個好孩子,不過在韜略上,到底是不敵哥哥朱標。

語罷,朱棣又道:“不過,比得上與否,與我們都沒有什麽幹系,只要我們一家人能夠在一起,是大哥當皇帝還是允炆當皇帝,又有什麽關系。”

再往後,朱元璋過世,朱允炆即位,每當朱允炆頒布了什麽政令,朱棣總是會徹夜研究。

徐琳瑯問他政令如何,朱棣只道,不能說不好,不過確是和自己想的很是不一樣。

原本,徐琳瑯以為朱棣難酬的壯志會隨著日子的流逝一日一日消失。

直到朱允炆發出了削藩的政令。

朱允炆雷厲風行的廢了五個藩王的分封,誰都能想到,朱允炆的下一個目標,就是燕王朱棣。

朱棣和徐琳瑯說了自己未酬的壯志,對徐琳瑯說了若是被削藩後他們一家將會面臨的慘淡的下場。

朱棣從來都是朱允炆最忌憚的藩王,別的藩王在被廢後或許還能稍微過的好一些,但是朱棣絕對不會,等待他的,只有無邊無際的囚禁。

徐琳瑯點了點頭,告訴朱棣,無論他做什麽樣的決定,她都會支持他。

若是事成,她們一家繼續過現世安穩的日子。

若是敗,她們把兒女們送到沒人認識的地方,徐琳瑯會陪著他同歸於盡。

徐琳瑯知道朱棣想說的是什麽。

他想要這江山。

得了江山,他才能實現他那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願望。

於是,朱棣調集兵馬出征。

徐琳瑯和她們的兒子鎮守北平。

果然如徐琳瑯所料,朱棣是最適合打仗的人,他帶領的隊伍,勝多敗少,節節進逼應天府。

徐琳瑯的弟弟徐增壽為朱棣傳遞了不少應天府城內的消息,和朱棣裏應外合,大大強大了朱棣的力量。

曹國公之子李景隆見正面打戰不行,繞到朱棣後方,帶兵直逼北平。

人人都知道,這世上,對朱棣最重要的,就是徐琳瑯。

若是能抓住徐琳瑯,讓徐琳瑯做了俘虜,那麽,便是讓朱棣做什麽朱棣就會做什麽。

朱棣可用的大將都被帶走了,北平防守薄弱,攻下北平城,活捉徐琳瑯,簡直是易如反掌。

李景隆已經看到了自己辦成此事逼著朱棣投降之後,建文帝對自己的加官進爵,到時候,自己豈不是像徐達一樣,成為大明第一大將了。

他要讓朱棣向他投向,他要看到朱棣投降的模樣。

年少時,徐琳瑯何嘗又不是他心心念念的姑娘,然而,卻別朱棣那小子捷足先登了。

他要讓徐琳瑯看看,他是比朱棣更聰慧、更會打仗的人。

李景隆帶著大軍,跋山涉水,攻到了北平城下。

李景隆早已派人打探過,北平城內的守備軍力,不過一萬,而他帶了五十萬大軍。

燕王的人就算是再有本事,也難以以一當五十。

更何況,北平城內,並無可堪大用之將才。

這招奇襲敵後,必然會徹底為皇帝解決燕王這個心腹大患。

李景隆信心滿滿,帶著大軍在城外稍作休整,便下令攻城。

然而,令李景隆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攻打北平城,根本不像是他想象中那樣易如反掌。

北平城上的士兵搭好了弓箭,源源不斷的往下射著箭。

這本也無大礙。

可是要命的是,城墻之上,還有無數穿著布衣的百姓往來穿梭,他們都提著木桶,沿著城墻。城門處往下澆水。

此時,正是數九寒冬的天氣。滴水成冰。

一桶桶水澆下去,很快,城墻上就結起了又光滑又厚的冰。

攻城的雲梯根本搭不在城墻上,僥幸搭上幾個,城墻上的百姓,便只管朝著攻城的士兵澆水。

這樣的天氣,被澆上水的衣服很快便結了冰,就算是再勇武的戰士,也支撐不住了。

李景隆帶來的士兵,多是來自南地,哪裏受的了北平冬天的冷,更受不了穿上結了冰的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