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第4/4頁)

戚五點點頭,笑著搭上北寺的肩膀,攀著交情道:“當然,如此便再好不過了。”

他覺得北寺似乎有點呆,他隨便一問便把什麽都說出來了。

殊不知曹覓早就讓身邊的下人互相監督,有余力的可以主動向旁人普及這種衛生意識,降低患病的風險。

北寺不是那種會主動與人攀談的人,但戚五剛好問起,他便按照曹覓的吩咐,將注意事項都說了。

於是沒過幾日,當曹覓發現那些她原本不敢瞎指點的大頭兵也開始每日燒水時,一番調查之下,才發現北寺的功勞。

她欣慰地看著王府上下逐漸建立起的衛生觀念,轉頭就讓繡娘給北寺做了個“先進衛生小標兵”的錦旗。

又過了半個月,王府一行來到九昌城。

眾人還未進城,就遇到九昌太守家的下人。他們等在入城的必經之路上,替自家主人邀請北安王入府赴宴。

戚遊這一路十分低調,很少接受地方官員的示好。但這次他想了想,竟是答應了。

蓋因這九昌城其實是入遼州的最後一座城池。戚遊本就打算在九昌城停留幾日,做好最後的補給。

畢竟遼州雖大,城池卻不密集,加上常年遭受北方戎族的侵襲,各種條件都比較差。

既然要在此處逗留兩日,便不好拂了地頭蛇的面子。

於是,他囑咐戚五找好地方安置眾人,便帶上曹覓和三個孩子,在自己一隊貼身親衛的護送下,直接往太守府赴宴。

一入席,曹覓便知道這太守是真花了心思。席間各類菜肴精致鮮美,對於她這個在王府中吃過各類當朝美食的人都有十足的誘惑力。

她以為這太守必定是打著諂媚的目的而來,直到傍晚,眾人酒酣飯足之後,她才意識到,這太守其實另有目的。

他在席間將戚遊一家從頭誇到尾,臨到末了談起正事,又換上了一副愁苦的面容。

“王爺久居京城,有所不知啊,下官這些年真是有苦難言!”

戚遊不動聲色,順勢問道:“哦?願聞其詳。”

那太守神情一松,訴起苦來,“下官這幾年在九昌城兢兢業業,是半點也不敢松懈啊!王爺今日進城,應當也看到了,九昌城雖然比不上那些大城池,但城中百姓尚算安居樂業。去歲收成不好,下官也是舍了臉皮,跟城中富商周旋出幾十萬石的糧食,才幫助九昌城度過了這場危機。”

曹覓聞言有些好笑。

方才進城時她也注意了下,但她見到的九昌城根本不像這太守所言那般平靜。街上盤亙著許多討食度日的乞丐,顯然與“安居樂業”搭不上邊。

但她很快就知道自己想岔了。

那太守接下來的一番話,道明了那些乞丐的由來。

“從去歲開始,許多遼州那邊的流民開始南下,其中有幾千人便滯留在九昌附近。下官能力有限,也只能保得住這一城的百姓。對於這些人,實在是無能為力啊,只能限制著進城的人數,將大部分人阻在城外。

“下官也曾向遼州那邊的長官去信,可是長官回信言道,遼州受災,他也無力管束太多流民。哎……下官又不想將這種事上報,汙了上面聖人的耳朵。是以,是以……”

他話說到這裏,沒有繼續說下去,但曹覓也明白他的意思了。

這個太守就是趁著招待的機會,想著跟即將成為遼州最高長官的戚遊說一聲:“王爺啊,你要去遼州當大官了,可記得管好你那邊的流民,別讓他們再過來給我添亂子了!很影響老子升遷啊你懂吧!”

即使出發前已經盡量收集了些遼州這邊的信息,真正從別人口中聽到遼州如今的境況,也讓曹覓有些揪心。

如今正值開春,是耕種的時節,也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如果真如這位太守所言,遼州出現了大批流民,那就意味著,遼州有大片土地失去了本該耕種的勞動力,而這些人,因為沒有食物,已經到了生死邊緣。

遼州的形勢,比曹覓想象中,更艱難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