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雖然關了宮門,但是這傳言卻越過高高的宮墻,不多久就飄到了宮城之外。

兵部正堂之中,袁侍郎,順義侯趙申平等幾人正在議事。

原來他們先前封鎖了京城九門之後,城內的人出不去,城外的人自然進不來,雖不能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麽事,但畢竟這是京畿重地,平日裏略有些風吹草動都會引發諸多猜測流言,何況是這樣徹底關城門的大事。

這幾日城中跟宮內雖然不太平,但城外的情形也好不了多少。

民間早已流傳了許許多多的故事版本。

有的說皇帝突然得了急病,有些朝臣趁機發動叛亂,想要謀朝篡位,城中已經大亂起來;也有的說其實先帝選中的繼位者另有其人,不是現在的皇帝,所以城中正在博弈。

楊瑞雖登基不算很久,但似乎沒做過什麽利國利民的好事,反而是那些三皇子殿下不明不白身亡、以及謹州叛亂的事情廣為流傳。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百姓們口耳相傳的,竟都說是皇帝暗殺了三皇子,甚至連先帝遇刺身亡的事情也有可疑!

皇都的城門被封,卻讓這些傳言越演越盛了。

那些百姓們茶余飯後、街頭巷尾的閑聊無事中說起此事,有人道:“聽說是兵部的大人們看不慣皇帝的所作所為才發了兵的,這兵部是李衾李大人管著的地方,如果是李大人許了的,李大人向來英明能為,所以這應該不算是一件壞事。”

立刻有人斥責道:“胡說!李大人如今在南邊呢,怎麽會許手下的人幹這事兒?這可是誅九族的罪,李大人出身名門,品行端方,絕不會如此的。”

另一個說道:“你們都不知道,我是最清楚的,我鄰居家外甥的兒子在京城裏英國公府內當門房,消息是最靈通的,聽說當初先皇帝駕崩前留了一道遺詔,先皇帝看出咱們這皇上不是個明君,所以留了一手,只是咱們這位皇帝自然不是個善茬,就把那遺詔搶著毀了,最近不知怎麽急病……也不知是不是老天有眼。至於兵部這些人的所作所為,倒未必是李尚書的意思,如果真的是李尚書的意思,又何必要關城門呢?以李大人的威望跟能耐,自然輕輕松松地就控制了京城內外,而且天下的兵馬都歸他管,有什麽不成事的?他要是當皇帝我們還高興呢,何必要怕的什麽似的關城門?”

大家目瞪口呆,聽到當皇帝的話又都咋舌,忙問那遺詔的事情。

這人左顧右盼,才小聲說道:“這遺詔……說出來嚇死人,你們可知道之前那位大名鼎鼎的鎮遠侯吧?就是李尚書親自從雲南調回來的那位小侯爺的?”

大家急忙點頭:“誰不知道那位小侯爺,雖然年紀不大愛風流,卻實在是個極能耐的人,在五城兵馬司的時候把那些貪官兒、地痞之類的整治的妥妥當當,到了北關跟狄人打了一場,又將那些賊寇打的落花流水,只可惜之前返回北關的路上遇到了劫匪,生死不知,也算是個多災多難的人了……對了,又提他做什麽?”

那人冷笑道:“據說先帝的遺詔上所寫的繼位之人,正是這位鎮遠侯,因為、他竟是先帝的正經血脈!而且他並沒有就死在去北關的路上,如今正好端端地在皇宮裏呢!”

眾人大為震驚,面面相覷,都不能相信。

半天有人才問道:“照你這麽說難道繼位的就是小侯爺了?”

“本來若是安安穩穩的,這會兒只怕詔命都要出來了呢,如今的局勢卻叫人不敢說了,我聽說,太後娘娘的娘家人如今就在兵部,哼哼,這天下以後姓什麽還未可知呢,”那人拍著膝蓋嘆息了聲,又道:“不過兵部在京城的動靜這樣大,我想李尚書大人只怕也已經知道了,他一定會有所動作,興許很快就趕回來了呢……”

“聽說南邊的戰事已經平定了,還是盼著李尚書快些回京穩住局面,橫豎不管是誰來繼位,只要這天下太平的就罷了。”

忽然有個老者說道:“你們想的太簡單了,如今京城裏迷霧重重的,皇上生死不知,新君又撲朔迷離,這天下的諸侯們自然也不是聾子,大多數人循規蹈矩的也罷了,有那些本來就不安分的,還不乘機作亂?另外還有北邊的狄人,好不容易才給壓下去,這麽一鬧,他們還不又得趁機會卷土重來?”

眾人說到這裏,不由都有些憂心,有人道:“就算真的起了刀兵,那應該也不至於鬧到天子腳下吧?”

老者冷笑道:“如今關了城門,朝廷的消息傳不到各地方,那些不安分的地方諸侯大官若要行事,立刻就要奔著京城來的。所以我的看法也是跟陳四一樣,京城內兵部的人幹的這些事一定跟李尚書無關,因為這簡直是個昏招,只會讓地方官惶惶不安,天下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