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寒窗苦讀

然而不久他就意識到這並不是件好事,父親太了解他,想什麽都瞞不過他老人家,這不,剛到竹林,後邊譚盛禮就跟來了,手裏拿著那根觸目驚心的木棍。

定是猜到他會偷懶,譚振興一只手扶著竹子,一只手掏出別在腰帶的書,嘹亮地朗誦起來。

譚盛禮皺著眉頭,徐徐走近,目光不動聲色地落在譚振興那張嬌柔造作的臉上,聽聲音就知道他沒用心,跟他老子一個德行,嘴上說得冠冕堂皇,骨子裏比誰都自私懶惰,這幾年祭祀的貢品全被譚辰清以味道不好為由吃進肚子裏去了,譚家到他這輩世代正直善良,子孫後代怎麽就養成那般自私自利的性格了。

他揮了揮棍子,按耐住打人的沖動,訓譚振興道,“嗓子大背書就更快嗎,要是那樣,扯足了嗓門給我吼!”

見他怕得瑟瑟發抖,譚盛禮火氣更甚,“杵著作甚?”

譚振興被兇得差點把書摔了,忙正色,壓低聲音,正經嚴肅的朗讀起來,“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讀完這句,譚振興偷偷瞄他父親,膽戰心驚的眼神看得譚盛禮又想打人,好好的男子漢,永遠擺著副柔弱可憐的模樣,跟女兒家似的,簡直丟人現眼。

“站直了。”譚盛禮嚴肅道,“解釋這句話的意思。”

譚振興直起腰杆,臉色脹得通紅,批注沒來得及看,支支吾吾半天回答不上來,譚盛禮看向彎腰砍竹子的譚振學,“振學你來回答。”

“孔子說,以政令引導百姓,用刑罰約束百姓,這樣百姓免於犯罪和刑罰,但沒有羞恥心……”譚振學底子紮實,又在私塾上過學,這題對他來說輕而易舉,就此釋義,譚盛禮又引出其他文章,“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是何義?”

譚振學從善如流道,“老百姓需要仁德比需要水火更迫切……”

譚振學回答還算流利,釋義也準確,譚盛禮重新看向譚振興,“復述振學之前解釋的那番話。”

譚振興不敢馬虎,原原本本的把釋義復述了遍,完了惴惴不安地看著自個父親,等待指示。

“接著往下讀。”

譚振興繼續。

接下來,讀到復雜的句子,譚盛禮都會提問,譚振興知識薄弱,多是譚振學在回答,不完整的地方譚盛禮會補充,順便帶著其他文章同時講解,兄弟兩學問有高低,如此便是都照顧到了,譚振學覺得受益匪淺,便是背得滾瓜爛熟的《論語》,經父親點撥後,心境豁然開朗,對文章又有了不同的見地。

毫不誇張的說,父親的學問比私塾夫子更高更深,見解獨到,一針見血。

譚振興也感覺到了,之前讀十幾遍都背不住的內容,如今讀兩遍就有印象了,父親是在幫自己!

念及此,在他們說時,譚振興豎著耳朵專心聽,左右考科舉是要用到的,早學晚學都得學,不如先記下,往後讀到時就輕松多了,抱著這個想法,他比任何時候都認真。

整個上午,就砍了兩根竹子,兄弟兩先將竹子拖回去,完了來拖枝椏,譚盛禮幫著搭把手,路上也不忘給他們授課解惑,慢慢的,譚振興也能回答幾個問題,他驚人的發現,盡管荒廢幾年,腦子裏還是有點文章的,都說書到用時方恨少,他是書到用時竟也有,幸哉幸哉!

有父親親自教導,兄弟兩喜出望外,幹體力活亦是樂在其中。

便是譚盛禮將手裏的木棍換成了手指粗的竹竿,兩人也不害怕了,父親不是蠻不講理隨意遷怒人的性格,端正態度,虛心好學,父親的竹竿就不會落到自己身上。

想明白這點,兩人忍不住反省平時是不是太過懶散,否則父親怎麽就看他們不順眼呢。

秉著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的準則,兩人不敢懶散,照著譚佩玉說的,有模有樣把竹子砍短,圍成籠子。

待順著院墻圍好籠子已是日落西山了,兩人不知疲憊,欲再砍點竹子回來搭頂,譚盛禮讓他們明日再做,趁晚飯前回屋寫首與竹有關的詩。

兄弟兩沒想到臨時有這個任務,相覷兩眼,欣然應下。

寫竹者必先成竹於胸中,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正好眼前有竹,兄弟兩忙去看削短的竹子,反反復復打量,像要將其刻在心頭,譚盛禮無語凝噎,想說點什麽,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他轉身回到前院,譚佩玉抱著幾件衣服從外邊回來,看到他,偷偷將外邊的紙藏進衣服裏。

“父親,劉家把我的衣物送了過來。”休書的事她沒提。

譚盛禮瞅了眼外邊,看不到來人,他道,“既是如此就收著吧,你不想穿就裁了給大丫頭做絹花,鞋墊……咱家不缺這幾件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