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第2/3頁)

媼母太後話音一落,便有宮女拿了個瓷甕過來,放到媼母太後面前。

“我與裴大人來賭隔甕射物,若大人能射中,那老身絕無二話,立即接旨,情願降國為郡,接受大楚封賞。”

“若裴大人射錯了,那降國為郡的事一筆勾銷,再也不提。大楚士兵從我安南國撤出去,一個不留。從此涇渭分明,秋毫不犯。我安南願效仿韃靼、瓦剌,年年上貢,歲歲來朝,再不敢犯。”

“大楚乃上邦大國,對瓦剌強匪提的要求尚且能容忍,不會區別對待,欺淩老身孤兒寡母吧?”

所以這個要求你們必須答應,不答應就是欺軟怕硬,不敢對瓦剌用強,只會對我們安南的孤兒寡母動刀子。

所謂隔甕射物,就是隔著甕壇子猜東西,是覆射的另外一種說法。

大楚官員氣得牙癢癢,沒想到這個媼母太後如此難纏,居然想出這麽刁鉆的詭計。

馬球比賽與甕中射物能一樣嗎?

馬球比賽靠的是實力,瓦剌敢挑戰,大楚自然敢迎敵,他們有信心也有實力叫瓦剌臣服。

但這甕中射物,分明是媼母太後在耍無賴。這個瓷甕壇子看著真不小,天底下能裝進這壇子裏的東西多了去了,你一點提示都不給,誰知道你這壇子裏面裝的是什麽東西。

偏他們還不能提出異議,否則就是欺負孤兒寡母,太也過分!

看著大楚官員咬牙切齒的模樣,媼母太後一聲冷哼,自然要過分。

誰不知裴衍文武雙全,能力出眾。若是比武,他們安南哪有人會是裴衍的對手?若是比文,那就更不行了,裴衍師從大儒,雖未參加科舉,但做出來的文章那卻是可以當做制藝範本的。

比文或比武,那幾乎等同於把安南拱手相讓。

倒是這甕中射物,裴衍並不在行。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媼母太後也有自己的渠道能打探到裴衍的生平,所以才針對他最不擅長的項目想出這麽個方法。

別說裴衍根本不擅長,便是擅長隔甕射物的人,在毫無提示的情況下,也猜不出來。

或許大楚人言而無信,就算輸了,也還是不撤兵。

但媼母太後就是想給大楚人一個難堪,好出一出她心中的惡氣。

“裴大人。”

媼母太後哂笑,不慌不忙道,“請吧。”

這下安南人高興了,心道媼母太後就是媼母太後,一出手就叫大楚人難堪。

在宮女捧著甕壇子進來的時候,明曦就聽出那裏頭裝的是一枚銅錢。

安南國是不使用銅錢的,所以只能是大楚的銅錢。

一般人絞盡腦汁怕也猜不到媼母太後在壇子裏放的竟然是大楚的錢幣。

或許她可以給裴衍一些提醒?

這麽多人看著,給裴衍暗示固然很難,但也絕不是一丁點辦法都沒有。

就在明曦準備找機會的時候,裴衍朝她看了過來,兩人視線一觸,明曦就看出裴衍這是胸有成竹的意思了。

真的嗎?

想起之前他們合作猜覆射,明曦有些不確定。

但裴衍不是說大話的人,國事當前,他絕不會拿這種事開玩笑。

所以裴衍打算怎麽猜呢?

明曦興致勃勃,突然很想知道了。

裴衍笑了下,對大羅宮門前立著的兵卒說,“請接弓箭一用。”

眾人詫異。

讓你射甕中的東西,你要弓箭做什麽?

大楚官員更是連連沖裴衍使眼色,想說,裴大人你是不是沒聽清楚。

但明曦卻瞬間明白了他的意圖,她彎彎唇,眸中閃過驚奇。

裴衍的箭法她是聽說過的,據說百步穿楊,百發百中,還有一箭雙雕的記錄。

但她並沒有親眼見過。所以現在,到了見證奇跡的時刻了嗎?

只見裴衍拿了弓箭在手,從大殿中央徑直走到媼母太後面前,一手抓過甕壇,長臂一揮,甕壇淩空飛起。此時裴衍迅速轉身,搭弓射箭,嗖地一聲,箭簇發出破空之聲,緊跟著便是“當啷嘩啦”之聲,原來是瓷甕被箭射穿,跌落在地。眾人尚未反應過來,便又聽到“錚”地一聲,那只箭深深紮在大殿門框上,一枚銅錢釘在其中。

眾人勃然色變,分明震撼至極。

隔甕射物!

好一個隔甕射物!

誰也沒想到裴衍竟然是如此射的。

世上竟有如此出神入化的箭術,若非親眼所見,誰能相信。

整個過程其實就發生在片刻呼吸之間,瓦剌人戰戰兢兢,呐呐無言,受到了震懾。

裴衍收回弓,交給旁人,沖媼母太後拱手,“僥幸射中,請老太後三日後攜新任安南王、文物百官、與安南勛貴接旨。”

隔著瓷甕,射中裏面的銅錢,這哪裏是僥幸……小小一枚銅錢都能如此精準地射中,更何況是安南的士兵?

知道大勢已去,媼母太後嘴角閃過一絲苦笑,頹然地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