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第2/4頁)

律風忽然領會了吳贏啟的擔憂。

“吳院,你是不是怕我說錯話,新聞報道出去,說我們咄咄逼人?”

吳贏啟一愣,嘆息一聲,“不是怕你說錯話,是怕你說的話不符合記者的心意。這次交流會全程都有媒體在。”

“國外的媒體,什麽都敢報道。”

不受控制的“新聞自由”,吳贏啟只能控制自家發言人,保持客觀理智。

如果律風拿數據,那麽媒體人的觀感再怎麽變形變樣,總有符合事實的報道,用數據駁斥一切虛假編造。

可律風不拿數據,像對待萊恩特似的,講述中國的偉大和不凡,他們聽了確實感動。

但是對在場的外國媒體來說,他們不了解中國,甚至不了解橋梁的建設,恐怕沒有萊恩特那麽善解人意。

最好是扔出數據,用事實說話。

於是,萬眾期待的交流會,一開場就變得格外刺激。

中國交流團第一個派出的代表,律風,點開解說PPT,就列出了烏雀山的三組數據。

海拔的高度。

橋梁的長度。

深山的溫度。

建築師們還沒做好準備,就感受到了烏雀山淩冽寒風,缺氧的海拔,與匪夷所思的烏雀山大橋。

原來媒體的報道真的沒有誇大其詞。

中國人竟然確實是要在超乎想象的海報高度、縱橫三千米距離,建成世界第一高橋!

台下本該熟悉律風的建築師們,頓時覺得這位冷靜闡述數據的年輕人陌生。

然而,他講述的那些天方夜譚般的數據,簡直跟他變為橋梁工程師一般不可思議。

建築師們以為中國人會感性的說:“我們非常不容易,多麽辛苦,多麽天才,想出了這個方案”。

事實上卻被一堆數據砸暈了頭腦,感覺律風每一句話都在說:“這座山看到了吧,中國工程就是這麽挑戰極限,只有我們幹得出來。”

律風的講述過程中,始終有激烈的閃光燈。

建築師們專心致志,認真分析著建成烏雀山大橋的可能性,而媒體人則是驚恐詫異,只顧著把數據拍下來,發送到社交媒體上。

等到烏雀山大橋的概念結束,建築師們立刻抓住了提問機會。

面對眾人彬彬有禮的提問,律風都能準確給出建設集團和研究所的測算,回答他們的困惑。

忽然,有人出聲說道:“數據只是數據,無論你怎麽闡述這座大橋,我也只是感受到一堆荒蕪廢土,在侵蝕自然的山脈。”

那人表情平靜,語調也是溫和從容,但他瞬間吸引了無數媒體的目光。

莫拉尼斯.克裏姆,今年榮獲了國際橋梁最高獎項的工程師。

並且也是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裏,最為風格多變的建築師。

他可以在美麗湍急的河谷造出大橋,也能在寬敞雄偉的體育館修起薄如蟬翼的屋頂。

對藝術的執著,成就了他的傲慢。

即使面對所有人的詫異目光,他也堅定的說道:“你們的橋梁,能不能成功修建,還是一個未知數。”

他的質疑,令場面有些沉悶。

因為無數的建築師,正在為這些數據驚嘆感慨,能夠在如此危險的山峰,造出一座絕無僅有的盤山橋,已經可以稱為奇跡。

然而,對脾氣怪異的克裏姆來說,奇跡的構想,顯然無法說服他。

律風站在台上,所有人都在等待他的回答。

他可以說,這座大橋當然能夠修建成功,因為中國工程技術已經遠遠超過了在座的想象。

他也可以說,我們設計出來的烏雀山大橋,有全世界最優秀的建設團隊,保證了它一定能夠成功的事實。

可惜,任何語言在數據面前都顯得蒼白。

律風能夠證明烏雀山大橋可以建造,但在它真正建設完畢之前,總會有類似的質疑聲。

他銘記了吳贏啟的叮囑,真誠的說道:“那麽我們非常歡迎,您能在烏雀山大橋建成的時候,親自來到中國。這樣你才能感受到,我所說的一切,都是事實。”

克裏姆面對邀請,無奈搖頭道:“我可不覺得,我能等到那一天。”言語之中的諷刺表露無遺。

律風也相當不客氣,直接回答道:“如果您連四五年的時間都等不了,我也只能為您惋惜,您那短暫而匆忙的一生。”

他這一句話,惹得媒體情緒高漲。

什麽數據、橋梁都是枯燥無味的過程,中國的設計師能夠與克裏姆這樣的知名人士嗆聲,才是他們坐在現在,想聽到的東西!

他們幾乎立刻敲打鍵盤,用準確無誤的文字,描述了克裏姆先生的問題。

然後,在律風的回答裏,聳人聽聞地寫道——

如果你活不到烏雀山大橋建成,那就說明你命短!

萊恩特默默坐在台下,感受到克裏姆無處發泄的怒火,還有周圍媒體驟然熱烈的狂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