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第3/4頁)

他感慨道:“你師弟說話,還是這麽不留情面。”

殷以喬沒有回答萊恩特。

他只是凝視著台上,端詳起神情平靜的律風。

在簡單回擊了克裏姆之後,律風完全沒有受到對方影響,仍舊客氣從容地回答著其他建築師的提問。

律風成熟了許多。

曾經會在這樣的舞台上,固執己見地說服傲慢提問者的少年,似乎已經收斂起了他的鋒芒,變得溫和無害起來。

殷以喬總是能夠在律風身上,察覺到他的變化。

那種言語之中的自信,令他再也不需要急切地表述自己的觀點。

只需要從容不迫的拿出數據,慢條斯理的說道:“烏雀山大橋的盤旋曲度、陡度都經過了精密測算,在施工時會嚴格符合它的設計,完全沒有必要擔心它會影響正常行駛。開車通過它的人,也不會有任何的生命危險。”

愛信不信。

簡單的交流會後,新聞媒體滿載而歸。

殷以喬聽著他們的閑聊,都能想到當晚的報道,會怎麽講述這位年輕的中國設計師,與克裏姆的短暫交鋒。

果然,不到晚上七點,社交網站已經熱鬧了起來。

莫拉尼斯.克裏姆在自己的主頁,詳盡闡述了自己的觀點,還附帶了對律風的抨擊。

比新聞八卦還要快。

他說:我完全不認可這次專題交流,會有什麽意義,中國糟糕的建築工程情況,根本沒有什麽值得一提的優秀建築。

他說:中國人在突破下限的事情上,從來沒有令我失望,竟然選擇在海拔三千米,人跡罕至的高山修建橋梁,他們是想修出一座天堂橋嗎?

他說:中國沒有可能建成這座橋,就算耗費人力物力建成了,它早晚也會成為一堆建設在山裏的廢墟!

作為名聲斐然的橋梁工程師、建築師,克裏姆擁有許多擁護者。

他在自己的網絡主頁,發布了這樣的消息,很快就傳來了贊同的聲音。

“果然,我在見到報紙上出現那座彎彎曲曲橋梁的時候,就覺得有問題了!”

“不知道協會邀請他們來做什麽交流,展現中國人的異想天開?”

“克裏姆教授,我支持你的看法!廢墟,是的,廢墟!中國已經花費巨資建造了無數現代垃圾,卻不願意花錢去幫助窮苦人民!”

偏見的聲音,愈演愈烈。

不少參加過今天交流會的建築師,也發表了對烏雀山大橋的觀點。

設計方案、建造難度、節能和可持續性,都被打上了重大問號。

他們甚至只需要發布烏雀山的具體數據,自然就能得到更多人的認同。

殷以喬翻看著那些言論。

即使大部分人都贊嘆烏雀山大橋的新穎設計,但是在建成之前,他們絕不會承認這座橋梁有存在的意義。

在建築的領域,從不缺少新奇浪漫的設想。

只有當設想變為現實,才能完全說服這群見多識廣的英國人。

殷以喬一直在等律風的消息。

然而,聊天框一片空白,也遲遲沒有電話的蹤跡。

等著師弟主動的殷以喬,無奈的出門。

他走到律風那兒敲了敲門,卻沒有收到回應。

於是,他不得不撥出電話,看看他的師弟到底在忙些什麽。

電話接通,律風的聲音完全沒有絲毫的沮喪或憤怒。

而是開心的說:“我在觀景台看圖書館。”

古堡酒店的觀景台,全英國最適合觀賞利斯圖書館的地方。

殷以喬為了能讓這座圖書館,漂亮地坐落於湖泊邊,花費了不少心思。

說服政府,擺平河谷所有者,還得告訴這棟古堡酒店的主人——

利斯圖書館會成為酒店全新的美景,為這棟酒店增添新的榮譽。

然後,他做到了。

建成這座絕無僅有的溫暖圖書館,並且等到了律風的回來。

只可惜,他最愛的師弟,沒有他想象中的激動和高興。

夜晚的觀景台,只留了寥寥兩盞路燈,為客人照亮道路。

白天還熱熱鬧鬧的地方,晚上只有律風清瘦頎長的身影,悠閑恣意的趴在那兒,欣賞夜幕之中的利斯圖書館。

天空明亮的月色,給它鍍上一層朦朧的輝光。

更接近律風最初的設計——

一片飄落地面的樹葉,安靜地與自然融為一體。

殷以喬走過去,和他一起遠眺那座美麗的建築。

夜風輕撫裏,殷以喬沒有去提什麽網絡抨擊,而是問出了自己更關心的事情。

“你不高興?”殷以喬的聲音溫柔,帶著淺淡的落寞,“你是不是不喜歡它?”

“我喜歡。”律風盯著遠處圖書館,它就像一副繪制在這片山脈的藝術品,在不同的光線下展現出不同的美感。

“我也很高興。”

他說:“利斯圖書館帶有令人溫暖的力量,也創造出了我想象之中人與自然的和諧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