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第4/5頁)

“事實上,我完全沒有覺得這座橋梁有什麽了不起,看來我的觀點和英國專家差不多。”

網絡上對烏雀山大橋的批評,並不比英國網絡上少。

一部分人,更相信國際橋梁專家的觀點,認為國家又在耗費精力,做一件毫無意義的事情。

甚至堅定不移的力挺克裏姆,希望這位英國人,能夠幫助中國認清現實。

伴隨著國內漸漸冒頭的莫名中傷,中國交流團沒有官方發表任何的駁斥和抗議。

仍在參與著交流會行程,慢慢闡述著中國的代表作品。

可網絡上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卻實在是坐不住了。

“你們根本不懂建築,也不懂橋梁,只是聽一個對中國有偏見的專家發言,就開始詆毀自己的國家了?”

“烏雀山大橋雖然沒建成,但是中國的曲水灣大橋也是作為代表作品參加的交流。能夠和曲水灣大橋並列的設計,一定能夠順利建成!”

“能夠獲得這麽多媒體重視的大橋有幾座?烏雀山大橋明年就要開工,你們是等不到明年了嗎?”

兩方人馬,各執一詞,令烏雀山大橋成為了網絡熱詞。

還沒等他們深挖交流會上到底發生了什麽,一段一段視頻,就在網絡上流傳開來。

#設計師談烏雀山大橋#

#中國最好的橋梁#

#克裏姆會後悔的#

他們點開視頻,就能見到一個身材頎長,西裝革履的年輕人,拿著筆,站在小黑板前說道:“烏雀山大橋的設計、建造已經通過了中國最權威的單位審批,只有不懂得中國的人,才會懷疑它能夠建成的事實。”

“毫無疑問,這座大橋會成為曲水灣大橋之後,又一項世界奇跡,它也會是中國最好的橋梁。”

不少人關於烏雀山大橋的疑問,都得到了年輕人篤定的回答。

忽然,有人提到了網友最為關心的克裏姆。

“那麽,你有想過去勸說克裏姆先生,放下偏見嗎?”

“嗯?”年輕人笑容沒有絲毫變化,而是更加自信的說道:“偏見是無法靠語言消除的。等我們烏雀山大橋建好了,他自己就會後悔。”

之前還扛著克裏姆觀點作為沖鋒旗幟的網友,差點被這個家夥的狂妄自負給氣到腦溢血。

“這誰啊這是!簡直信口開河!”

“律風都不認識?他就是烏雀山大橋的設計者!”

英國新聞僅僅拍攝了律風講解橋梁的身影,而中國留學生則是錄下了他說的每一句話,分享到社交網站上。

當國內網民還在爭論“這誰”的時候,留學生圈子已經被這位年輕學長說的話,嚇到直呼痛快。

他們看交流會的新聞報道,還覺得咱們中國人內斂謙虛,都是用事實舉例。

結果看到本人才知道,律風這麽年輕,竟然說話毫不客氣!

他說到烏雀山大橋,渾身都是自信和驕傲,根本不是媒體的寥寥數語能夠報道清楚的!

克裏姆的狂轟亂炸,瞬間變成了無能狂怒。

看看這視頻,看看這氣度,人家淡定從容根本不在乎。

吳贏啟看到這些視頻的時候,已經是內銷轉出口再轉內銷了。

他知道律風在觀景台上開小課,但他不知道這個小課,竟然在國內引發了激烈討論。

隨手一刷,就能看到“年輕設計師怒懟克裏姆”“中國橋梁挑戰權威”。

好吧,律風也不是針對誰,他只是闡述事實。

甚至他們國家設計院上上下下,連清潔大媽都知道——

烏雀山大橋,肯定能建成!

律風解釋道:“因為那天留學生來了,我就多說了幾句。下次我一定跟他們說不要錄像。”

吳贏啟瞬間理解了殷知禮的心情,難怪殷大師對這位優秀學生念念不忘,因為他也太懂事、太乖巧、太有才華了。

“我沒有怪你的意思,也沒有怪他們錄像的意思。”

吳贏啟看到網絡風向,已經因為律風的發言變得支持烏雀山大橋聲討克裏姆了。

他說:“我只是看完視頻,只想趕緊回去叫人開工。”

這律風放出來的狠話,總要讓它全都實現才行!

短暫七天的交流會結束,國家設計院交流團直接謝絕了後面幾天的歐洲遊,選擇迅速回國。

歐洲的風景和建築確實有欣賞的必要,但是他們都沒有欣賞的心情。

道路院得回去遞報告,看看能不能和倫敦市達成交易狠賺一筆。

建築院跟國際大師們搞好了關系,立刻就想回去申請幾場交流講座,讓他們來跟國院設計師交流切磋。

橋梁院更直白了,想回去加班,想回去畫圖,想在烏雀山春暖花開的第一時間,沖進建築工地,打響建橋第一槍。

當他們回國的飛機落地,交流團的人都沒有什麽休息,忙碌的開始整理交流會學到的經驗,重新投入到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