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第3/4頁)

律風聽起來又覺得他話裏有話。

“既然這樣,吳院為什麽還叫我去接待他們。”

“不是接待,是講解。”吳贏啟一貫嚴肅,此時對待律風卻像對待晚輩一樣溫和,“你了解烏雀山大橋,也了解這些國際橋梁協會的專家,更了解曲水灣大橋。我希望你去做講解,並不是刻意討好任何評委,求一個獎項,而是幫歐文.史密斯先生一個忙,讓傲慢的橋梁工程師們明白,中國不缺這個獎,中國能建起更好的橋。”

歐文.史密斯的名字,律風見過。

他作為國內著名的外籍專家,常常出沒於中國各大橋梁的建設之中,為橋梁工程提供建議和幫助。

曲水灣大橋在建設過程中,依然少不了他的身影。

“史密斯先生在協會裏擔任了職務?”律風不得不問。

“副主席。”吳贏啟補充道,“而且今年,翁總工剛剛成為了國際橋梁協會的常務委員。”

律風聽到翁承先的名字,詫異溢於言表。

他以為,作為曲水灣大橋的總工程師、設計師,都會和他一樣,對國際橋梁協會的行為表示憤怒。

但是,吳贏啟臉上沒有絲毫勉強,翁總工親自擔任常務更是出乎意料。

吳贏啟完全理解律風的不理解,他目光慈祥的說道:“中國之外的專家,確實對中國存在嚴重的偏見。這種偏見,不是我們做出成績、拿出成果就能輕易改變的,所以,我們無法改變別人,那就要自己主動掌握話語權。”

“有句話叫,打入敵人內部,還有一句話叫,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吳贏啟說:“我們不是為了改變偏見而對外國人友善,我們是為了結交更多朋友,獲得更多幫助,才更需要在偏見面前,保持我們的氣度,贏得尊重和青睞。”

只要有多一位朋友,狹窄的道路就能變得寬闊。

他們要建的橋梁,既要建在中國大地,也要建在人心上。

國際橋梁協會的考察團來的時候,烏雀山天氣晴朗,灑下了春日柔和的陽光。

山峰翠綠的樹木,慢慢融化了銀頂,呈現出另一種春暖花開的美麗景象。

律風作為講解烏雀山大橋的人,和接待人員一起,等候在烏雀山大橋的觀景台旁。

那輛載著國際橋梁協會傑出獎評委的大巴車,穩步從山腳開上山頂,車還沒停下,律風就聽到了熟悉的歡呼尖叫。

坐在大巴車上的外國評委,一個個六十七十歲,推開窗戶發出詫異叫喊的模樣,和網絡上打卡的年輕博主、網紅相差無幾。

矜持沒有的。

穩重不可能。

也許只有怕得要死,唯恐自己會出現高原反應、人身事故的專家,才能夠穩穩地坐在椅子上,不去探頭端詳這座偉大的橋。

車行到可以停車位置,打開了大門。

歐文.史密斯頭發銀白,仍是富有活力地率先下車,完全不像個年近七十的老人。

他一落地,就和律風快樂的握手。

“太棒了,這座橋實在是太棒了!”

說完,他還轉頭喊道:“克裏姆!克裏姆先生,快下來對律風先生說說,你現在的感受!”

史密斯的聲音帶著無所顧忌的調侃。

身後一群慢慢下車的評委被他逗笑,立刻模仿他,沖後面喊道:

“克裏姆先生,您後悔嗎?”

“當然是後悔的吧,克裏姆,否則你也不會親自到這裏來了。”

“不對,看看他發白的臉……”一位瘦弱的專家講著口音極重的德式英語,“小夥子,克裏姆可能需要吸氧機、急救車。上帝啊,他這一路上都是後悔來這裏的表情!”

外國人對外國人的嘲笑,那是真心沒有任何委婉含蓄。

一聲聲的笑意,完全將落在後面的克裏姆當成了活躍氣氛的話題。

連律風都好奇,這位傲慢得公開批判烏雀山大橋的專家先生,到底有沒有後悔。

事實上,克裏姆確實後悔。

他後悔鬼迷心竅地加入團隊,來到這裏。

後悔乘坐大巴車沿途以狂飆的速度,奔上海拔2700米!

同伴們都是身體健康,全無高原反應的魔鬼。

還有心情開窗叫囂,沉浸在過山車一般的興奮中,毫不體面。

而他坐在座位上,感受到車身漂移,重力失衡,差點以為自己會命喪此處,直接去往天堂!

隊伍都走下去差不多了,克裏姆還坐在後排緩不過來。

同伴們見他這樣,紛紛勸道:

“你如果害怕得走不動,也可以等我們遊覽回來後,坐車下去。”

“您不舒服嗎?克裏姆先生?我剛剛看到這裏竟然有醫院,要不要去看一看醫生?”

“醫生!快,醫生!我懷疑克裏姆是真的被嚇到了——”

“哼。”

克裏姆神態傲慢,被激得站起來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