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第2/4頁)

橫跨兩岸135公裏的隧道橋梁,既是造福民生的實事,又是利益巨大的商事。

只要能在南海隧道項目說得上話,島上的英傑們,獲得的回報遠遠超過他們在島研院做一輩子的研究。

瞿飛當然懂得這個道理。

但是,他始終無法明白,為什麽還要修南海隧道。

“大陸到寶島,飛機渡輪雖然慢一點,但是不造隧道節約下來的錢,咱們能造一百座曲水灣大橋,把內河、高山的坑坑窪窪全給連上。”

他聲音壓得極低,不敢公開宣揚自己的想法,“國家為什麽明知這個項目會引來蠹蟲,還叫島上的人主導方案,而且,居然同意島資實業集團的人摻和!這不是——”

瞿飛戛然而止,左右看了看沒有人影,才繼續說道:“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多此一舉所以就不做了?”翁承先反問。

“嗯。”瞿飛說得很肯定,“我覺得完全沒必要!”

翁承先哼了一聲,“律風就不會說這種話!”

瞿飛聽愣了。

他師從翁承先十八年,讀書時候就喊翁承先“師父”,還沒見翁承先這麽把一個人掛在嘴邊的。

他眉頭都皺一起了,“師父,您老人家去一趟烏雀山回來,怎麽胳膊肘就往肚臍拐了?我可是你親徒弟,給你養老送終的那種!”

然而,翁承先可嫌棄這親徒弟了。

“你什麽都好,就這顆心跟我想不到一起去。”

他嘆息一聲,“我們國家很多規劃,精神意義遠大於經濟利益。”

“是,造南海隧道的精力,拿去搞其他建設,獲得的回報比這條橫跨南海的隧道多得多。但它是連接大陸和寶島的隧道,更是連接我們和島民的橋。”

“瞿飛,我跟你說過,橋梁的意義和飛機、輪船是不同的。”

翁承先轉頭看向身邊的徒弟,“國家需要這麽一座隧道橋,用它將寶島永永遠遠連接在母親的身邊,告訴全世界,我們有能力照顧自己的孩子,讓他們過得更好。”

翁承先的聲音溫和,瞿飛卻聽得心頭沉重。

恐怕全世界也只有中國,經過了鐵蹄殖民,經過了紛爭戰火,還能挺直腰板站起來,奪回屬於自己的領土。

無論遭到多少非議,她也絕不會對自己的孩子放手。

只不過……這孩子也太熊了!

瞿飛撇撇嘴,“我這不是看他們一天天的‘用愛發電,大國小民’說氣話麽。要是我真不想建好這南海隧道,可不是中了島研院的詭計,隧了他們的心願!”

“什麽大國小民。”翁承先聽不懂,“都是中國公民。”

“你知道不能被島研院牽著走就行,我們建南海隧道,就考慮好南海隧道的事情。你脾氣混,不好相處,至少以後給我把方方面面都盯緊了,不要給律風增加負擔。”

人還沒來,方案還沒出,師父就把自己定位為負擔了。

瞿飛心裏不樂意極了,“怎麽回事啊師父,律風是有三頭六臂,能耍定海神針不成?”

翁承先扶了扶眼鏡,像個小孩似的嘿嘿笑道:“律風脾氣好,能力強。去了一趟烏雀山,把困了老吳十二年的項目都給解決了。三頭六臂不至於……但他兩只手,一雙眼,能夠變幻出萬種神奇,妙哉妙哉。”

這誇得沒有邊際了,翁承先還輕輕擺頭,帶了沉醉的唱腔。

瞿飛不服氣地嗤笑道:“什麽變幻奇跡……您說的不是搞設計的,您說的是小仙女兒!”

翁承先瞥他一眼,不悅地眯著眼威脅道:“反正就是比你強,快點,回去寫情況說明。我要給律風整理數據了!”

國院火速發函,極快收到了回復。

“因瞿飛疏於檢查,導致傳遞的數據存在紕漏,已進行批評教育。特此更正南海相關數據。”

律風掃了一眼簡單的回函,直接點開了更正後的數據。

和他想的一樣。

澎洲群島水勢洶湧、台風不斷。

然而規劃的北線方案,必須經由此處通過,建成長達五千米的公鐵兩用跨海大橋,為後續的南海隧道做鋪墊。

之前風和日麗的溫順海洋假象,消失不見。

擺在律風面前的,是一片極度危險的風口。

橋座稍有差池,必定會引發慘烈的連鎖反應。

更正後的真實數據,完全貼合律風對澎洲群島的了解。

所以,他更不相信什麽疏忽、紕漏能夠導致之前的傳遞錯誤。

不過,吳贏啟看了回復格外頭痛,之前雄赳赳要追究責任的怒火頓時涼了半截。

他說:“這個瞿飛是我們院的人,翁總說數據是他傳的,是他搞錯了,我一點兒也不意外。”

“為什麽?”律風十分不理解。

“因為他脾氣暴躁、大大咧咧、項目開會總會遲到,不好相處。但是……”

吳院猶豫片刻,說道:“但是他做得一手好測量,畫圖也沒出過問題。人能熬,肯幹,又是、又是翁承先的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