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第3/4頁)

說著,他搖了搖頭,“翁承先怎麽會收他這種徒弟。”

語氣裏滿是無奈。

律風瞬間明白了。

瞿飛就算是真正給錯數據的人,吳贏啟也不好去追究什麽。

國院的自己人,又是翁總的徒弟,這回復內容雖然簡潔,包含的信息量足夠巨大。

“那我先看看怎麽設計橋梁部分吧。”

律風沒多說,拿過資料就要走。

“律風,我會問清楚翁總工,到底怎麽回事的!”吳贏啟沉著臉許諾。

律風卻搖了搖頭,“不用。到時候見了,我會自己問。”

無論是問吳院,還是問那個瞿飛,這事不會這麽輕易揭過。

只是,一切紛爭暗湧面前,數據更重要。

律風從未懷疑自己想去南海隧道項目組的決心,這一段錯誤數據的事故,反而燃起了他的鬥志。

他重新查看了數據,之前就有的念頭,迅速成為了草稿,落在了潔白的紙頁上。

暗礁、深水、台風。

橋梁要從這樣的地方跨過,始終無法回避海水侵蝕與狂風巨浪。

作為公路、鐵路兩用橋,穿越澎洲群島的那根線條,注定又粗又壯,才能抵禦自然的侵擾。

實用和美感,在這一片海域進行了強烈的爭奪。

律風好幾種橋梁的草稿,都否決於它們粗壯笨重的軀體。

這麽一片蔚藍的海洋,落下太多的橋樁,毀壞的不僅是海洋生態,還有自然風景。

好幾天的準時上下班,律風已經習慣了把思考和問題帶回書房解決。

他已經清楚了南海隧道每一個橋座選擇的落位,但是他無法抉擇的是,到底懸索橋更好,還是連續梁橋更穩。

晚飯之後,律風又關在書房,全自動加班。

電腦屏幕左邊顯示的是南海蔚藍風貌,隨便一張圖片,都像是親臨那片深邃迷人的海域。

屏幕右邊,是清晰的中國地圖,寬闊的藍色海峽阻斷了大陸與寶島的通道。

律風晃著鉛筆,在手繪的地圖上隨意連線。

跨海大橋如同水蛇一般彎曲的身體,鉆進了隧道預定入海口。

下一刻,又經由律風的筆尖,在貼近寶島的位置,昂頭出海,仿佛吐信般的橋梁,銜接到了海島邊緣。

他腦子裏有無數漂亮的橋梁設計,都因為台風巨浪化作泡影。

這片蔚藍深邃的海域,好像注定只能擁有粗壯的鋼筋水泥,作為最後的選擇。

南海隧道的橋梁,設計條件極為苛刻。

防風抗雨成為最基本的選擇,額外還要考慮海嘯、地震、台風、海水侵蝕、泥沙淤積、航道航線。

律風就算想要在橋梁上做一點點個性發揮,也會被殘忍資料裏提供的數據,勸說得面對現實。

正當他煩惱於要不要進行審美妥協的時候,書房門被人敲響。

“師兄!”

律風一喊,房門就打開了。

殷以喬遠遠靠在門邊,笑著問道:“有空嗎?”

“有。”律風站了起來,思緒從自我掙紮之中脫離,太陽穴都隨著走路的步伐變得輕松。

“我頭痛死了,新方案真的煩。”

之前煩造假,現在煩抉擇。

被迫要放棄漂漂亮亮宏偉輝煌大橋構想的律風,悲哀的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完美顏控。

他為了南海隧道橋梁段,查找了無數與隧道連接的橋梁資料。

英法的粗糙,日本的太醜。

唯獨中國橋梁披紅掛彩,霓虹閃爍,成為他心目中永遠偏愛的NO.1。

然而,NO.1的隧道橋,做得極為樸實。

好像每一位設計師,都和他一樣——

盡享頭禿之後,與現實妥協一致,實用性戰勝了觀賞性。

能建成就行!

律風哀嘆橋梁不易,大步走出書房,卷起衣袖問:“搬沙發還是掃地?我現在正想做點家務,醒醒腦。”

“感謝你這麽積極。”殷以喬輕笑著把人往茶幾電腦旁牽,“叫你來看模型,不是叫你來幹活。”

一聽模型,律風眼睛都亮了。

他走到殷以喬的筆記本邊,絲毫不客氣的坐下。

“越江廣場還是你的新作品……”

話沒說完,就見到屏幕上熟悉又陌生的亭廊。

那是他遺忘在電腦硬盤裏的半成品,即使認真記錄了醉後師兄給出的嚴厲批評,也沒能找到機會,沉下心來好好修改它。

因為,他的心早就飛向了大山深處那座盤旋橋梁上。

完完全全沒有了耐心勾勒亭廊橋影的興致。

此時,屏幕上的亭廊立於水面,廊頂簡潔寬闊。

渾身散發著中國傳統建築的韻味,卻因為細細雕琢的材質,透出了現代建築的清爽純粹。

它是連接市民中心與青色高樓最佳渠道。

一座建設在現代湖泊之上,身形與倒影同樣雅致舒適的亭廊。

“……師兄你改的?”

這話問得傻,可更傻的是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