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你怕自己看不懂?(第3/4頁)

他有濃重的沿海口音,又坐在寶島一列的席位。

自然是島民代表。

可他年紀大,皺紋深邃,好像翁承先一般的年紀,卻又比夏英傑更為謙遜。

律風對待禮貌的老人,總是格外紳士。

他切換出鏤空六方三角的橋身,說道:“這是我參考了中國古建築的窗戶雕花,做出的設計。”

律風在文件夾裏找出一張圖片,便是清楚明晰的格子門扇,雕刻著堅固優雅的六方三角型。

古代建築雕花戶牖,屬於大部分人對中國傳統的記憶。

幾乎這張參考圖片出現在投影屏幕的瞬間,會場的老建築師們,都能聯想起古老而傳統的房門、宮殿。

律風沒讓他們的思緒走得太遙遠,界面一切,便是橋梁中層設計裏,穿透了縷縷光線的鏤空六方三角橋身。

他說:“三角是最為穩固的結構,正六邊形則能在密集的三角支撐之中,保證橋身能夠承受上下層高強度作用力的同時,減輕橋體重量。更重要的是——”

“它帶給這座橋梁,獨屬於中國的韻律。”

復雜的鏤空六方三角結構,穿插在雙層大橋夾層,成為了這座鐵灰色橋梁的標志。

原本覺得這橋殺氣重,跟軍艦一樣有硝煙味的人,頓時因為這傳統古建築的雕花,陷入了深思。

剛剛還像是劍拔弩張的戰場護衛橋,擁有了江南水鄉灰色鏤空墻般的柔美。

他們算是知道,為什麽律風能夠設計出烏雀山大橋那樣不可思議的結構了。

因為這個設計師,可以嚴肅專業地闡述設計理念,又能滿腔情懷地談論中華的傳承。

古老血脈流淌的印記,比單純的橋梁數據更能引發老一輩的共鳴。

“蠻不錯的一座橋。”台下聽專業分析聽得頭暈目眩的寶島委員,點了點頭。

身邊的老同事,露出了笑意,說道:“我看到它,就想起了故宮的欽安殿大門。紅格窗換一種鐵灰色,原來比寶殿還要莊嚴。”

“艦艇的色嘛,當然莊嚴。”年長的人,跟夏英傑這樣的青年才俊有不同想法,“其實蠻好的。前些年我還去了遼寧艦,上去就覺得,又平又寬闊,驕傲得很。現在想想,遼寧艦的鐵灰色跑道,就好像這座橋。牢固,可靠!”

橋梁的肅穆莊嚴,並未能獲得他們的青睞。

抗風抗震的創新性分析,也不過是專業人做專業事,在他們這群平衡委員會意見的外行人眼裏,成為了無法吸納的專業負擔。

等他們真正見到了文化傳承的“根”,才深深的觸動了心頭壓抑的想法,有了暢所欲言的欲望。

不想建橋有不想建橋的利益。

想建橋,有想建橋的期望。

鏤空六方三角的設計,瞬間就喚起了他們對祖國大陸的美好回憶。

因為,那是獨一無二的中國印記,帶著幾千年抹消不去的血脈烙印。

即使遠隔山水,也能泛起相同的思緒。

南海隧道項目組委員會裏的寶島代表,在沉悶的數據分析之後,悠閑輕松的贊同了這座橋的設計。

瞿飛聽了都格外震驚。

早知道這群人喜歡中國傳統文化,不喜歡討論什麽專業的數據,他就該把橋身上貼滿窗花、雕花。

哪裏需要這麽麻煩,天天跟夏英傑對罵,累個半死還得不到他們一點兒表態。

沉悶的會議,仿佛在委員們各抒己見的討論裏,走出了迷霧陰霾。

然而,完全不明白幾個三角、六邊形有什麽可看的年輕人,總有不同的意見。

“只是幾個孔洞而已,再好看又怎樣?你說穩固就穩固,你說橋輕就橋輕哦?”

夏英傑有恃無恐地坐在座位上抗議,“搞這麽簡單的圖案,我也會啊。誰知道會不會因為橋上孔太多垮掉。”

瞿飛總能被這個娘娘腔輕易塞滿怒值,他轉頭正要發作。

旁邊翁承先擡手就拍了拍他手臂。

瞿飛一聲“我擦”沒能暴起,看向師父。

卻見師父,盯著前方,並且擡起食指點了點。

屏幕上橋梁的設計圖已經悄然撤下,重新換上了密密麻麻的數值與表格。

那些帶有六方三角結構力學分析的數據,清晰占滿了投影。

比之前的分析更詳細,比之前的分析更復雜。

瞿飛微眯著眼睛,盯著上面無數的公式,覺得頭大無比。

律風展示的模型,甚至采用了晦澀難懂的cfd波流數值模擬技術。

他這個專業做測算的,恐怕都要抱著數據去求研究院的兄弟姐妹伸出援手,才能完完全全看懂它們。

然而,律風把這些做進報告,顯然是默認了在場的全是工程精英。

他說:“既然這位建築師對我的設計有意見,可以慢慢看這份分析報告。我不做沒有把握的設計,更不會選擇沒有實驗數據支撐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