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同舟共濟(第3/4頁)

同樣做橋梁建設的人們,與遠在菲律賓的建設團隊感同身受。

一場災難後的播報,完全沒有想象中慘烈悲壯,而是懷揣著一股子韌勁和赤誠。

在他們的繁榮昌盛願景裏,蕩漾開歡天喜地的氣氛。

律風盯著電視機許久,直到新聞開始播放菲律賓其他地區受災情況,他才愣愣地繼續吃飯。

國家政策與國際化緊密相關,在一帶一路的政策之後,不只是菲律賓,中國基建隊伍遍布全球,在各種技術落後、資源匱乏的地方,發揮著中國人的光和熱。

也許是一場台風,讓他想的更多。

沒有菲律賓的削弱,利蘇到達中國會愈加猖狂。

作為鄰裏友邦,中國援助菲律賓,是在履行國際主義職責,也是在援助自家留在菲律賓的同胞。

這個世界,早就不像過去一樣閉塞。

中國人無論在哪裏,都有強大的祖國護航。

而中國,持續兌現承諾,展現出泱泱大國該有的責任與擔當。

律風隨身攜帶的速寫本,已經勾勒了無數船型建築的模樣。

他最終的設計,逐漸脫離了“船”的印象,擁有迎風烈烈的帆型曲線,和筆直矗立的桅杆造型。

他覺得,這應當就是老師所說的似船非船了。

可以安於一隅,又能隨時啟航。

像瞿飛所說的年輕易總工一樣,走到異國他鄉,依舊是中國的錚錚脊梁。

周末休息,殷以喬回到酒店,卻發現律風端坐於電腦前,忙碌地建模。

那是一棟銀灰色的建築物,立於崎嶇懸崖邊。

曲線溫和的立面,鼓起輕柔的弧度,盈滿了風的氣息。

寬敞的平台,一層一層順階而下,與它腳底蜿蜿蜒蜒的道路一起,組成了奇妙的延展。

好像一條一條簡筆波浪,托起了一艘前行的大船。

“這是船型建築?”

律風點點頭,手上動作沒聽,“應該算作……《山水逍遙》的cbd。”

別人家的中央商務區高樓林立。

《山水逍遙》的中央商務區山崖重疊。

每一層裂痕、崖縫,都與大船的船艙相連,與山體牢牢固定,又像能揚帆遠航。

“好奇怪的意象。”殷以喬沒見過在山上造船的,“你怎麽想的?”

“嗯……”律風停下點擊鼠標的指尖,“一艘誕生於永不倒塌的山峰上,自力更生又能救濟眾生的大船。”

“諾亞方舟?”殷以喬偏偏頭。

律風挑眉看他,並不驚訝殷以喬脫口而出西方神話。

但是,律風果斷地否定了。

“不,這艘不是諾亞方舟。”他說,“我們的信念裏,向來是遇山移山,遇水治水,沒有放棄陸地逃跑的傳統。所以,這是中國的同舟。”

建設於堅不可摧的山峰之上,行駛在目的相同的心胸之中。

無論相隔萬裏,無論種族國籍,只要齊心協力,便可同舟共濟。

殷以喬聽完,心中感慨萬千。

同舟共濟的典故,藏在中國博大精深的成語背後,他小時候聽爺爺說過。

孫子曾道:哪怕是互相厭惡的吳國人和越國人,同乘一艘船時遇到風浪,性命危急,都會像親兄弟一般共克難關。

這便是文化裏傳承下來的同舟共濟。

只不過,他沒想到,律風會設計出一艘中國的同舟,預示著未來的景象。

同道者,可上救濟眾生的中國船,攜手渡過難關。

像極了如今中國對外的模樣,有恩必報,或者……以德報怨。

忽然,殷以喬覺得,西方神話裏流傳許久,獨善其身的諾亞方舟遠遠比不上眼前這艘漂亮的同舟了。

他無奈笑道:“看來我的油畫畫早了,不然你的同舟應該占據中央位置,作為最重要的cbd。”

殷以喬一說,律風想起來了,“你畫呢?”

“等你忙完回家,我第一個給你看。”

南海隧道的項目在這兒,律風至少會待上七八年。

殷以喬忙於設計綜合旅遊區,更是無暇顧及其他的事情。

因此,那幅尚未完成的油畫,一直留在今澄市的家裏,等著兩位大忙人雙雙把家還,再進行最後的完善。

律風得到了觀畫第一人的許可,心裏高興無比。

可他高興半晌,又想起自己沒能送過殷以喬什麽東西。

律風沒什麽擅長的,畫畫沒師兄厲害,衣物裝飾的鑒賞水平也趕不上師兄,只能做做拿手的設計了。

於是,他問:“師兄,你做完綜合旅遊區的項目,有沒有想過在國內建一座事務所?”

“嗯?”殷以喬困惑看他,“我有事務所啊。”

雖然正式員工只有他一個人,隨時根據工作需要臨時雇傭,但是,那確實是貨真價實的事務所。

“我是指,建一座。”律風強調道,“設計建造。”

像殷以喬這樣著名的建築師,離開c.e建築事務所後,早就應該擁有自己的專屬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