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194

垂拱元年,雍王李賢被降為郡王,偕同妻兒遷往離長安城外的返思堂居住。

同年,被派往各地的親王郡王盡數召回長安,沒有太皇太後和聖人的同意,不得擅自離開,違令者,殺無赦。

這一年,太平長公主雙十年華,駙馬都尉蘇子喬已過而立之年,兩人膝下無子女。

春暖花開之時,太平長公主搖身一變,變成了長安城中那個風流倜儻、一身清貴的五郎君,在蘇子都和段毅等暗衛的陪同下,要出城。

今日是薛紹離開長安的日子,李沄和武攸暨約好了,要去送行。

細雨蒙蒙,五郎君手中拿著一把傘走在雨中,城門外,一輛馬車停在路旁,一襲月牙色常服的薛紹手持油傘立在雨中,身姿如松柏般挺拔。

周國公大概是不願在雨中拿著油傘慢悠悠地走,也沒帶幾個隨從,直接跑馬出城,在快接近李沄的時候,翻身下馬,將韁繩扔給了隨從,就朝李沄跑過去。

“小五。”

周國公的聲音響起,李沄笑了笑,手中油傘向他傾斜。

武攸暨一笑,接過她手中的油傘,一同走向薛紹。

平陽縣子薛紹,年前主動向朝廷請調到長安之外任職。太皇太後得知此事,雖感意外,但也十分欣慰。如今朝中大臣,許多人都只願意留在長安與東都洛陽,說起調往長安及洛陽之外的地方,就像是要了他們的命似的。

泱泱大國,要造就太平盛世,官員只居一隅,那能成什麽大事?

如今的裴閣老也好,禦史中丞狄仁傑也好,哪個不曾在外為官多年?

天子腳下,紙醉金迷。

不出長安,又怎知民生多艱?

太皇太後十分欣賞薛紹的行徑,在大朝會上將他大誇特誇,然後千挑萬選,為薛紹選了個好地方。

薛紹要到揚州府去當都督了。

煙花三月下揚州。

李沄想,揚州府是個好地方,地理位置很重要,薛紹到了揚州府去,也是好事一樁。等他從揚州府回來後,朝廷裏大概又是另一番氣象了。

“攸暨,小五。”

立在雨中的薛紹遠遠見到了李沄和武攸暨,便笑著迎了上去,他在兩人跟前站定,說道:“今日天氣不好,你們不應當來的。”

“應當,怎麽不應當。”李沄看著薛紹,臉上露出笑容,“紹表兄此次去了揚州,最快也要等過年時才能再相見。若是揚州府事務繁忙,說不準你還不能回來述職,我自然是要來的。”

武攸暨也是雙目含笑,他從腰間解下一塊腰牌扔給了薛紹。

薛紹接過,擡眼看向他。

武攸暨說道:“妙空大師和妙手大師都喜歡在外面雲遊,小五喜歡與妙空大師談佛論道,我卻喜歡與妙手大師倒騰一些好玩的東西。妙手大師曾走遍了大唐國土,這塊腰牌,是大唐境內寺廟的敲門磚。妙手大師曾與我說,若是遇上什麽事情無法解決的,有時去佛門中地看一看、問一問,興許能為你解惑。”

太皇太後主政之後,大唐境內的寺院開始多起來。

妙手大師是護國寺得道高僧,身上所佩戴的腰牌,是長安縣衙給他發的腰牌,到大唐各地的寺院出示這腰牌,都會被奉為上賓。

官府中人,有時候許多事情不便從官府渠道了解的,自有民間的渠道。

大唐的寺院,除了燒香拜佛,也身兼多職,既有收留流浪之人的地方,也有收容病人的場所。除此之外,也設有學堂,也有提供給遊人居住的禪房。

武攸暨自小便不是那種一板一眼的人,他辦起事情來,手段靈活不拘一格,很受太皇太後的喜愛。

薛紹自幼與武攸暨一起長大,對他深信不疑。

如今得了武攸暨送的腰牌,他掂了掂手中的腰牌,笑著說道:“對我這樣好,我該要怎麽報答?”

武攸暨挑眉,說:“在揚州府好好的,等到回長安之時,帶回一個全須全尾的薛紹,便是對我和小五的報答了。”

薛紹微笑,隨即臉上的笑容又褪去,“永安沒來。”

“她心中不願意讓你離開長安,可你非要去,她沒辦法。”李沄臉上帶著笑容,聲音溫柔,“永安沒來,並不是因為心中還在生氣,她只是不想看著紹表兄離開。”

薛紹搖頭,無奈嘆息,“都是當阿娘的人了,還那麽孩子氣。”

武攸暨拍了拍薛紹的肩膀,安慰道:“沒事,等你回來時,她定是第一個吵著要來接你的人。”

薛紹只是笑,他的目光落在李沄身上,溫聲叮囑,“我走了,你多保重。”

李沄迎著薛紹的視線,輕輕點了點頭。

當年在大明宮中無憂無慮的小郎君,如今搖身一變,已是足以獨當一面的青年郎君。他將要離開這座生他養他的京城,到那江南水鄉去。

但願江南的靈秀之氣,能稍稍撫慰他思鄉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