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同時除掉七公主和二皇子(第2/3頁)

屋中五六個人,都是他的心腹。

秦非站在角落裏,甕聲甕氣地說:“福康公主身份貴重,七公主也是金枝玉葉,福康公主使性子,怎麽能讓七公主代她受過呢?”

魏明恨鐵不成鋼地瞪他一眼:“七公主可是二皇子的同胞妹妹!”

秦非頓時氣怯。

魏明擡手示意,一旁的小內侍捧著漆盤上前,他先拿起一疊空白紙張,示意秦非幾人傳看。

“這些紙張柔軟綿韌,厚薄均勻,而且不易被蟲蛀,你們猜一百張要價幾何?”

一人道:“此紙確實質軟,又潔白又平整,可用來書寫作畫,一百張六百文?”

魏明搖搖頭:“六十文。”

其他五人大驚,連粗人秦非也張大了嘴巴,他雖然是武將,也知道紙張有多貴,這麽好的紙,居然這麽便宜?

魏明又從漆盤裏拿起幾本冊書。

秦非接了其中一本冊書,隨意翻開看了幾眼,沒看出什麽名堂。

另外幾名文士卻都發出驚訝的感嘆聲。

一人道:“我從未見過這樣精巧的裝訂之法。”

另一人道:“裝訂之法倒也罷了,你看裏面的文章,這些畫是怎麽拓印的?每一幅都線條清晰,當真是獨具匠心。”

幾人感慨了一番,笑著問:“這些書是由哪位大儒主持撰寫刊印的?我等怎麽沒聽說過?”

刊印書籍可不是簡單的事,他們曾協助鄭宰相主持刊印新朝歷書一事,深知其中的艱辛。

魏明面無表情地道:“是七公主。”

眾人呆了一呆。

魏明指指那些紙張:“這些紙張只是謝家書坊賣出的普通紙,除了這些,還有價格昂貴的灑金紙,桃花紙,當然也有更便宜的粗紙,其中最受士子喜愛的是物美價廉的綿紙,荊南一帶的百姓稱呼這種紙為謝家紙。”

“至於這幾本農書、醫書,也是謝家所出。他們在各地的書鋪不僅撰書、印書、賣書,還允許百姓前去借閱書冊,提供紙張讓他們抄書。荊南的藏書樓已經收集了萬卷圖書,每天有書生文人前去求書,謝家人來者不拒,每人只收一文錢。”

眾人神色頓時一凜。

世家為什麽能代代繁榮、能人輩出?

世家和寒族之間為什麽涇渭分明?

因為世家不僅長期壟斷權力和財富,還徹底壟斷了學識。

世家子弟四五歲就開蒙讀書,他們有賢明的長輩,有博學的老師,有豐富的藏書,有世代積累的傳承,有淵源的家學。

普通人家的子弟呢?

光是紙張筆墨的消耗就能拖垮一個家庭,普通人家舉全族之力也未必能培養多少讀書人。

富戶之家倒是不必為銀錢發愁,可是他們家中也沒有多少藏書,想湊齊一套四書都難,更別提那些珍貴的大儒之作。好不容易費盡千辛萬苦得到一本錯誤百出的抄本,身邊沒有可以請教的師長,書讀百遍也未必能正確理解其中的意義。

屋中幾人都是寒門出身,頭懸梁錐刺股,歷盡艱辛才走到如今,而他們因為出身所限,不可能身居高位,永遠只能屈居世家子弟之下。

這世上,大概只有他們能看懂謝家紙,謝家藏書樓背後的深遠意義。

讓學識得以在民間流傳,讓平民百姓可以用得起紙張,可以買得起書本,可以不花分文就能看遍謝家收藏的所有藏書。

造福萬民,功在千古!

眾人神色,難掩激動之色,“這些果真是七公主的主意?”

魏明點點頭:“謝家嫡支已經斷絕,他們行事低調,沒有大肆宣揚,我也是花了半年才查出來下令開放藏書樓的人是七公主,主持撰寫農書的人也是七公主,她命人在荊南設了一座書坊,每天有一千人收集整理書目、撰寫文章。”

眾人交換了一個震驚的眼神。

秦非面露疑惑之色,既然長史知道七公主做了這麽多造福百代的好事,為什麽還要害七公主?

他撓撓腦袋,道:“七公主有慈悲心,心系天下,不讓須眉,我們更不應該讓她代嫁。”

其他幾人紛紛向他投來同情的一瞥。

魏明懶得理會他,看著其他幾個人:“前不久宰相府春宴,二皇子為七公主購置了一盆牡丹花,花了數萬金,我故意將風聲放出去,果然有人罵二皇子奢靡。七公主收下了花,春宴當天,她沒有出席,卻派人把花送去了宰相府競爭花王,最後那盆花獲勝,七公主把花賣給了一個豪商,賣花的錢,七公主全都用來安置流民。第二天,彈劾二皇子的折子就少了一半。”

他停頓了一下。

“七公主看似嬌柔賢淑,實則心機深沉,又乃國色,她出一趟宮,世家子弟爭相追逐,日後將有多少朝官是她的裙下之臣?”

魏明神色鄭重。

“七公主必為我等心腹大患,她在二皇子身邊一天,二皇子就多一分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