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計劃有變(第2/4頁)

對一個以普渡眾生為信仰的僧人來說,一定希望能將自己一生所悟所得寫成經書,開宗立派,為世人指引方向,幫助更多的人脫離苦海,登上彼岸。

曇摩羅伽早有盛名,又是貴族王子,這樣的身份地位,為什麽沒有論議著述流傳於世?

他生前名震西域,死後,就如佛陀前的一縷青煙,了無痕跡。

什麽都沒留下。

那天瑤英坐在他身側,看他當場翻譯漢文經文,從其他僧人的反應來看,他不僅翻譯得快,還譯得很通暢,以至於僧人相信確實有原始的梵語版。

她相信,只要他願意,他早就可以著手著述論經。

十三歲以後他就擺脫貴族的控制掌握實權,沒有人敢阻攔他修行。

瑤英思索了很久,覺得只有一個解釋可以勉強說得通:曇摩羅伽肩上的責任太重了,他以拯救萬民為己任,自然無暇撰寫經文論議。

顯然僧人們也是這麽想的,所以議論紛紛,抱怨他不孚眾望,浪費了慧根。

般若說完和僧人的爭論,抽了抽鼻子:“他們怎麽能這麽非議王?”

緣覺嘆口氣,道:“你以後別和他們分辯了,王不會在意這些事。”

瑤英回過神,看著般若,道:“我聽說你的名字是法師取的?”

她突然岔開話題,緣覺和般若都一臉茫然,後者點點頭。

瑤英嗤笑一聲:“般若在梵語裏的意思是通達智慧,你這個名字取得不太好。”

般若愣了片刻,反應過來,臉上漲得通紅。

不等他開口,瑤英莞爾,笑著道:“僧人這麽說法師,是因為他們對法師寄予厚望,你是俗家弟子,不該在佛理上和他們分辯,你辯不過他們。他們不懂法師的追求,自然也就不理解法師的選擇,任你舌燦蓮花,他們也能找到反駁你的理由。”

般若眼角斜挑,看著瑤英的眼神滿是懷疑:“公主這麽說……難道公主認同我們的王?”

瑤英大大方方地頷首,道:“下次你再和僧人爭執,不要揪著佛理不放,出世還是入世,是個人的選擇,避世而居,遠離塵俗,固然可以潛心修行,可是如果人人都只尋自我解脫,王庭怎麽辦?百姓怎麽辦?法師是高僧,也是一國君主,他心系萬民,不計較個人得失,所求是眾生的解脫,而不是他個人的名望。”

“各國紛亂了幾十年,百姓顛沛流離,人命如草芥,王庭卻能安穩太平,各族百姓安居樂業,坊市人頭攢動,商人雲集,各國貨物琳瑯滿目……”

瑤英立在長廊前,雙眸烏黑明媚,一字字地道:“這些就是法師對佛法的闡釋,就是法師的成就!”

亂世之中,曇摩羅伽庇佑了一方生靈。

瑤英永遠敬佩這樣的人,因為她深知在亂世中掙紮求生的滋味。

緣覺和般若心頭震動,望著瑤英嬌艷的臉龐,久久無言。

半晌後,兩人對望一眼,嘆口氣:“可是寺裏的僧人不這麽認為。”

瑤英不由得感慨。

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

然而事實卻是,被世人銘記的英雄,往往孤獨而寂寞。

緣覺和般若其實也有些認同僧人的觀點,所以和僧人爭吵時底氣不足,自然也就無法辯倒對方。

他們是曇摩羅伽身邊最忠誠的近衛,也無法理解曇摩羅伽。

雖說像曇摩羅伽那樣清冷理智的人,肯定不需要尋常人的理解,瑤英還是為他感到遺憾。

她看向般若:“你可以從別的角度去反駁其他僧人,他們以後再議論法師,你就問他們,十年前,是誰率領中軍打敗北戎的?是誰救下王庭百姓的?佛寺是誰庇佑?他們的衣食住行由誰供奉?佛陀以慈悲為懷,法師能見死不救嗎?”

瑤英眨了眨眼睛。

“在我們中原有句話,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

般若眼前一亮。

瑤英接著道:“如果僧人說這一切都是虛妄,經義才是最終的救贖,你就讓他們想想蒙達提婆法師。”

佛教發源於天竺,但因為各種復雜原因,加上其教義未能適應時事演變,日漸脫離民眾需求,結果呢?天竺的佛法漸漸衰落了。蒙達提婆正是感悟於此,才會不遠千裏輾轉中原、西域,想從中探尋讓佛法源遠流長的真理。

般若贊同地點點頭,遲疑了一下,側過身子,用梵語和緣覺低語,神色鄭重,一邊說,一邊擡頭瞟幾眼瑤英。

瑤英含笑以胡語道:“怎麽,般若小師父又在說我的壞話嗎?”

般若滿面羞紅,哼了一聲,一扭身跑遠了。

緣覺朝瑤英恭合雙掌:“般若剛才說,公主入住佛寺以來,洗凈鉛華,老實修行,事事為王考慮,可見對王是真心的,他從前錯怪你了。”

瑤英一呆,搖頭失笑,道:“可惜了,我這些天苦學梵語,學了幾句罵人的話,正準備和般若來一場梵語的論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