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守城(第3/5頁)

這一次,運功的曇摩羅伽沒有換下他的僧袍。

“援軍有多少人?”

緣覺搖頭嘆息:“只有兩千多人,這些人原本是五軍的士兵,不願被赤瑪公主驅使,偷偷跑出去投奔王,正好和我們遇上……情勢太緊急了!”

畢娑握緊雙拳,疾步跟上曇摩羅伽。

曇摩羅伽立在陳列壁龕的大殿前,凝眸看著大殿案上那一具具漆黑匣子,眸光清冷,周身隱隱散發出冰冷殺氣。

這一刻,畢娑不知道他是曇摩羅伽,還是蘇丹古。

他們是一個人,但是從前畢娑可以分得出身為佛子的他和身為攝政王的他。

現在,羅伽和蘇丹古融為一體,他穿著僧袍飛馳於陣前,臉上不用再戴面具,比以前更有威嚴氣勢,一舉一動,不怒自威,看人的目光沒有絲毫溫情可言。

畢娑不知道這是好還是壞。

他為什麽要回來啊!北戎聯軍足足有十萬人啊!十萬之眾,他們這點人根本守不住城……

畢娑掩下哀慟,啞聲說:“阿狸、般若還有那些親衛的屍首都收斂好了,全在這裏……是百姓悄悄幫著收斂的屍首。王,近衛軍將領迂腐,但是還是有很多士兵仍然效忠於您,百姓也是。前不久他們悄悄放火燒了王寺,還燒了康家的宅子……”

“幕後主使是誰?有幾家參與?”

曇摩羅伽問,語氣冷冽。

畢娑抱拳:“哪家獲益最多,哪家肯定就有參與,康家,安家,還有最近才崛起的烏古家……他們利用赤瑪手中的遺詔,暗暗聯合寺中僧人,先煽動民心,說王包庇漢人,激起百姓的怨恨,然後殺人嫁禍,攪亂人心,讓百姓畏懼攝政王,再暗中抓住莫毗多、孟軻、張校尉這些忠心於王的人,控制聖城的禁衛軍和中軍近衛,讓赤瑪挑起我和王之間的矛盾,再從中漁利……”

赤瑪公主勸說駙馬阿克烈和她一起合作,阿克烈拒絕了,世家怕阿克烈泄露秘密,幹脆殺了阿克烈。

那日,畢娑不想再欺騙曇摩羅伽,告訴他身世,送他離開,拖住追兵,力竭後被俘。

城中接連騷亂了好幾天,仍然忠於曇摩羅伽的官員和將領鋃鐺入獄,世家派人到處散播謠言,詆毀曇摩羅伽,說他已經和漢人聯合謀奪王庭,百姓信以為真。

赤瑪公主和世家逼畢娑即位。

畢娑假意配合,想辦法陸續救出那些同情曇摩羅伽的將領,從赤瑪公主那裏問出她的同夥,順藤摸瓜,把他們謀劃的經過拼湊了一個八九不離十。

讓他心有余悸的是,赤瑪公主他們原本的計劃是利用文昭公主來威脅羅伽,驛館的那把火就是他們放的。

赤瑪一心想抓住曇摩羅伽和文昭公主暗地裏媾和的證據,等了很久都沒找到下手的機會,後來侍女告訴她文昭公主還是處子之身,她覺得實在匪夷所思,只能放棄這個打算。

曇摩羅伽聽畢娑說完,神色不變,問:“有沒有名冊?”

“我記下了,就帶在身上。”

畢娑取出名冊,自嘲一笑,他想穩住局勢,替曇摩羅伽報仇,但是勢單力薄,根本不能把世家怎麽樣,只能先藏著名冊和證據,想等以後有機會再慢慢收拾那些人。

沒想到,短短數日,王庭天翻地覆,連吃敗仗,聖城被圍,世家各奔東西,跑了一大半,赤瑪公主也跑了,走之前,她跪下哀求他陪她一起離開,他沒有理會。

他是中軍郎將,是曇摩家的兒子,守護聖城是他的責任。

聯軍來了,所有人兇多吉少,他一心撲在守城上,還以為這輩子都見不到曇摩羅伽了。

曇摩羅伽擡手。

候在廊外的親衛立刻上前,接過畢娑的名冊,匆匆離開。

曇摩羅伽轉身,走進自己的禪室。屋中一切陳設都是從前的模樣,花磚地上有暗色血跡,廊柱、窗戶上刀劍砍過的痕跡還在,幾支箭矢插在土墻上。

他穿過空寂的內殿,走到榻邊,抽出屜子,翻出一個紙包和一條紅色發帶。

她給他的刺蜜,他一直留著沒吃。

他把紙包按入懷中,拿起發帶纏在腕上,走出內殿。

長廊裏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留守寺中的僧人站在台階下,齊齊望著他,欲言又止,神情羞愧。

一名老僧上前,面帶愧色:“王心寄蒼生,為了守衛聖城,保護百姓,不顧安危,冒死趕回來主持大局……佛陀說,眾生平等,我等執迷不悟,因為血緣出身對王生了偏見,又因為賽桑耳將軍而懷疑王濫殺無辜,殊不知王心中有大愛,不為一切色所染,不為一切相所迷……吾等慚愧。”

僧人們合十拜禮。

曇摩羅伽步下台階,沒有看他們,在親兵的簇擁中走了出去。

從此以後,王庭不會再有君王居住王寺。

走在後面的緣覺冷笑一聲,掃視一圈:“聖城被圍,你們是打算繼續坐在寺中念經呢,還是和我一樣,追隨王,去幫著守衛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