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元起元年的第一件大事(中)(第2/2頁)

“咳咳,曹寅和山東巡撫衙門、河道總督衙門聯合起來抓人,在當地也不好審問,所以才將人送往京城。具體他對那些造反之事,是知情、還是不知情,又或此人究竟是不是崇禎之子,還要詳細詢問。”

“謹遵皇上旨意。”

胤禔頷首,又道:“當初皇考為諸弟晉爵,只加了郡王銜,並沒有賜嘉號。朕想也該為諸弟賜嘉號了,還有起居注官記档,七貝勒胤祐曾在西征時為國效力,後來又送公主出嫁,皇考在日也曾誇他敦厚穩重,朕也當為其晉爵,封為郡王。”

恩典就像龍卷風,來的如此突然,對於胤祐而言,這簡直是天上掉餡餅。胤祐趕緊跪下:“臣謝皇上恩典!臣必定盡心竭力,為皇上辦差、為朝廷效力!”

胤祐受封,也是變相告訴大家,雖然皇上沒有直接表態,但他不覺得老七的話有什麽不對,反對派也該注意一下。

康熙朝有太子作為皇帝某種心意的釋放出口,本朝暫時並無太子,只好辛苦皇上的弟弟們,暫且充當某個角色。

其實關注元起皇帝後院的人不少,尤其許多失意者,譬如那些在熙朝能混進乾清門,到了本朝連宮城都進不去的,譬如暫且沒被發落的阿靈阿、佟家,亦或是老八。

既然在本朝沒戲,那麽就要考慮一下日後了,兄終弟及屬於做夢,父死子繼方為王道。很自然的,大家的目光都落在了紫禁城阿哥所的那位皇長子身上。

既嫡且長,親媽還在養心殿裏住著,是正經的皇帝元配嫡妻。按說這麽一個人,如果依照常理,皇上即位之初就該給他個名分。

但他什麽也沒有……這樣一個在熙朝末期被先帝另眼相看,召入宮中讀書的孩子,現在卻還是個空頭大阿哥。底下弟弟們陸續長大,都是一母同胞,都是嫡出。將來這宮中的情況,還不知道會變成什麽樣。

先帝當年何等愛重廢太子,結果如何?誰說嫡長子就一定能安生坐上皇位的。

感謝康熙皇帝對子侄輩的教育問題抓的很嚴格,導致這一輩龍子鳳孫、近枝宗室、名門顯貴的文化水平都挺高的。他們都知道歷史上的一段話:

隋文帝楊堅曾經自得的說過,“前世天子,溺於嬖幸,嫡庶分爭,遂有廢立,或至亡國;朕旁無姬妾,五子同母,可謂真兄弟也,豈有此憂邪!”

結果,他五子兄弟鬩墻、國破家亡,最後齊齊死於非命。

八阿哥府中,胤禩在聽說胤祐得封之後,就開始想這件事了。皇上至今連貝勒的爵位都沒還給他,自己怕是在本朝也沒有出頭之日,恐怕要另想法子了。

大阿哥弘晗十六歲,二阿哥弘昱十四,就這哥倆,將來怕是也消停不了。要忍,忍耐下去,機會就能浮現在眼前。胤禩苦笑,他還有別的辦法嗎?先帝大喪那會,他使勁討好,也沒被皇上看在眼裏,還得靠自己。

何況,皇上怕是也不會放過阿靈阿和佟家,這幫自視甚高的墻頭草,心裏也會恨。破船還有三千釘,若是能將水攪渾,未必事不可為。

端午節後,王士元一家被押解入京,按照胤禔的批紅,一路上倒也無人為難他們:都是坐著馬車,白日趕路,晚上休息。也沒有短缺一應日用之物,算是體體面面的把人送到了。

胤禔並沒有急切的發表意見,而是按照朝廷體制,將人關押在了刑部。而後令大學士、南書房學士,以及他的侍衛組成了一個觀審小組,旁聽刑部會審。

就這樣,結合曹寅整理的資料,王士元的人生經歷就很清晰了。他自流落在外以後,從不敢說自己的身份,經過一些顛沛流離,也獲得了不少幫助,也娶妻生子。早年他在江南,有人知道了他的來歷,後來因為擔心暴露自己的身份為別人所用,他就帶著家人跑去了山東。

就算這樣小心,可還是因為他的一點小心思而暴露了身份,他為了稍加懷念先人,按照洪武皇帝給成祖一系的字輩為兒孫取名:長子名叫和岐、長孫叫怡釗。

加上他每年都在固定的日子,帶著家人給先人祭祀,從江南查起的時候,就這麽一路查到了他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