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元起元年的第一件大事(下)

乾清宮禦前會議, 情況總的來說還好,大多數人都覺得,現在還要張牙舞爪未免難看了些。但還有人抱著能處理,最好把這幫麻煩精處理掉的念頭。

簡王就是其中翹楚。

雅爾江阿也不想和皇上對著幹, 但作為鐵帽子宗王, 他有自己的看法。貿然的留下這麽一幫人, 真的是好事兒?

反正這天來參加禦前會議的都是宗室親貴, 他幹脆直言道:“臣的意思是, 若留下他們, 下頭旗人會不會別有想法。”他也只能說到這一步, 沒法更深的表達那種擔心了。

簡王很光棍, 但他沒想到皇上比他更光棍, 胤禔拋出了兩個問題:“先帝時三藩起兵,察哈爾反叛,先帝怎麽打的察哈爾?底下旗人能將國語推廣至全國嗎?朕樂得出錢讓他們離京教學。”

雅爾江阿好歹也算讀過書的文化人, 歪詩也頗能謅兩句,察哈爾是怎麽打的, 他也聽父輩提過。而關於推廣國語,就算雅爾江阿瘋了, 他也不敢誇這等海口。自古以來, 就連官話都不能說全國統一, 何況滿語。

再說如今京旗的人都在京裏舒服待著,就給錢讓他們回到關內, 他們都不肯, 遑論去南邊:又熱、又潮, 那不是送命!

“你們都沒意見了?既然沒意見,那就想想, 關於這家人,朝廷該如何安置。議議罷!”

對於前朝的處理辦法,歷史上也是多種多樣的,如曹丕對獻帝劉協,在禪位後封劉協為山陽公。雖然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劉協諸子的下場,可也沒有明確說他們都死了;

隋朝末帝楊侑被李淵封為國公,幽居長安,武德二年去世,時年十五歲。倆位兄長,一為王世充所殺,一為宇文化及所殺。

又或者趙匡胤對柴榮後人,該封爵倒是也封爵,還高喊要禮敬。可最後柴氏嫡系幾乎都是年少夭折、英年早逝,倒也是奇了怪了;

要麽就是元朝對南宋末代皇帝之一的宋恭帝,封其為瀛國公,送到西藏出家。最後瀛國公在五十四歲病逝;

而小明王韓林兒,是在朱元璋派人接他去應天的時候,在船上意外落水而死。

綜合來看,對於前朝後人、或者是礙眼的傀儡君王,就算想要弄死他,一般也會待遇照給,然後挑個好日子送他上路,其中內情不足為外人道。

張牙舞爪要殺人,顯然不符合常見的政治規則。對於體面人來說,公諸於世的白刃相向並不可取,要體體面面將事情辦好。貴人的手上最好不要染血。

如果現在還要殺這一家子,就得說他們不是朱家子孫,而是假冒,還造反。問題這就得重新搞材料,實在是太麻煩了。橫豎隨著朝廷立國日久,關於前朝諸事最終也得有個說法。

現在殺了他們,難道將來脫褲子放屁,費二遍事的再去找個人說是前朝後人?

圖啥!

這麽一談,乾清宮裏頓時一片和諧,仔細想想留下這一家子,對於朝廷來說才算是利益最大化。到時候不管哪個人以前朝皇室名義造反,朝廷都能老神在在的表示:那都是假的。

雅爾江阿琢磨著,甚至連那家人究竟是不是崇禎後人,都不那麽重要了。橫豎意思足夠就行。

“簡王,你為宗令,先說說罷。”

“回稟皇上,臣以為,”雅爾江阿皺眉說道:“承恩公是封皇後家,承恩當然不妥。但皇上仁德,這份恩德一定要體現在封號裏……不若,延恩公如何?”

“延恩侯也夠了罷。”胤祺猶猶豫豫道:“鄭克塽已死,他那個公爵也無人承繼,何必封個公爵出來。”

“臣覺得簡王說的很對。”胤禛難得和簡王達成一致:“既然要封,朝廷也不差一份公爵俸祿,幹脆做事做到底,封其為公爵。山東衍聖公還是公爵呢,也不過就是曲阜一鄉宦罷了。”

胤祉看弟弟們都說話了,自然不甘落後,他馬上道:“皇上,臣以為,不止封其為公爵,還可以允許他們為前朝祭祀官。當年了,要在禮部的協助之下進行祭祀,不能讓他們隨意離京。”

提到祭祀離京,譬如祭祀朱元璋,得去南京。這就又牽涉到關於他們的身份定位,要不要編入旗籍,如果要,那麽將他們放在哪一旗,理論上自然是上三旗天子自領好一些。

但是將他們放入旗籍,會不會有不好的效果,畢竟前朝皇室從來有市場,關於婚配聯姻等,也都是敏感問題。聊起這個,胤祉摸著自己兩撇小胡子,出了個主意:“不知他家是否有適齡兒女,也可與宗室互相聯姻,天長日久,自然消弭恩怨。何況,京城又不是本朝破的,那明明是李闖破的!崇禎更不是死於本朝之手,要怪也得怪李自成嘛!”

胤禔不說話,放任下頭這幫人大開腦洞、暢所欲言,聽他們從延恩公開始一直說到了史書將來會如何記載。核心議題就是,如果想要撇清自己,就要找個人來頂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