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仁善厚道元起帝(上)

康熙在世的時候, 對西洋醫學很感興趣。受他影響,當時的直王、九阿哥等都對西洋醫學報以善意。

朝中大臣意見不一,但都覺得既然皇上喜歡,又的確有用, 那就閉嘴隨他去吧。哪個皇帝沒有什麽喜歡的奇技淫巧呢, 可以理解。對於一個實權君主, 只要他沒有玩的太過分, 大臣都不比湧上來抽皇上的耳光表忠心。

但允許解剖, 那可就是另一說了。當年康熙想過開禁, 但是被大臣以“駭人聽聞”等言勸諫, 最後不了了之。如今新君居然打著“皇考當年也想這麽幹”的旗號, 又重提此事。

荒謬、滑稽!

自古以來, 就沒聽說過給人看病和解剖屍體有關系的,望聞問切都不能滿足大夫了?那說明這個大夫就是庸醫!

這是朝中幾位大學士私下的說法,當著胤禔的面, 他們當然不是這麽說的。

“皇上,此舉容易引發民間的各種流言, 而且這種話從來不好禁止。”張玉書語重心長,“防民之口, 甚於防川, 川壅而潰, 傷人必多,民亦如之。若是一朝不慎, 這……”

民間若是有流言, 那一時半刻很難撲滅, 特別是流言裏牽涉到了皇帝家的事兒,老百姓喜聞樂見。大臣們的擔心也有道理, 但胤禔心態良好。

“朕想好了,直接發告示,就說太醫院在努力解決天花問題,需要一些屍體。”胤禔正命人準備去暢春園的東西:“秦吉了,讓他們記得把皇後的畫具都帶著,還有皇考賜給朕的刀,都要帶去暢春園!”

“這事你們不用管,朕也已經下旨給各地督撫,若是有人膽敢冒稱、謠傳順天府之外的地方要屍體,務必嚴懲!”皇帝嘆口氣:“朕知道你們擔心什麽,但是也不要總覺得百姓都是群氓,朝廷什麽事兒都不明說,才讓人有可趁機之際,把事情大大方方辦了,還有宵小亂言的余地麽?”

“朕嘗讀史書,扁鵲、華佗亦有關於人身體的描述,他們怎麽知道的?還有黃帝內經,臟腑之事甚重。錯一處,滿盤皆輸,卿等忙著正事去罷,這些事朕心裏有數。”

“哦對了,這次你們也跟著朕去園子裏,朕在京郊也尋地方賜給卿等,避暑消夏到還是個好去處。”

張玉書快七十歲的人了,他是順治年的進士,真正的三朝老臣。熬過了順治爺、熬死了康熙爺,對著眼前這位元起爺,他就盼著能善始善終。

這位爺的性子倒也還好,就是這想一出、是一出,想幹什麽就直接幹了的架勢,有點讓人受不了。這不,一邊賜了京郊的住處,一邊還張羅著到了園子裏,開經筵日講的時候,要聊聊醫書!

唉!

出了門,張玉書難免抱怨:“晉卿,方才皇上跟前,你怎麽不說話呢!”

“延恩公那件事能看出來,皇上是個有主意的人,我聽說當日禦前會議,簡王他們不太贊同封公的。”李光地搭手涼棚看乾清門外頭的青石板地,宮裏可真是個寸草不生的地兒,“皇上也能聽得進勸諫。但他既定了好了主意,咱們盡了做臣子的心,也就罷了。”

“皇上在潛邸二十多年,我不信他沒考慮後果。”李光地笑道:“咱們說不定真是想多了,且看看。”反正他老李打定了主意不去和皇上過不去,他總有個感覺,這位爺似乎想趁著這個機會看看。

臨去園子裏之前,胤禔將大舅子、九門提督那日松叫到了跟前,叮囑道:“你在禁軍多年,朕去園子裏避暑,你留在京裏幫朕盯著幾個人。記得,只是盯著,什麽都不要做。”

“還有,朕打算將宗室近枝的阿哥、格格都叫進宮讀書,公主郡主們也需要同窗,朕打算將京中三品上官員適齡的女兒、孫女都召入宮中。你家也預備一下,順便把孩子都帶來,讓朕和皇後瞧瞧,哪個沒成婚的,朕還能給他們預備好親事。”

“等到去了園子,請老夫人也入園子,正好也可見見皇後。皇後有身孕,如今在大行皇帝喪期,朕也不好慶賀,只好勞動老夫人陪在皇後身邊,也算朕的心意。”

那日松誠惶誠恐的遵旨,自打先帝去後,他一夕之間被當今拔擢為九門提督,每日都小心翼翼的當差,唯恐哪裏做的不好,耽誤了皇上的大事。

在過去很多年裏,論起私下裏的親近,那日松是比不上索倫圖和牧克的。他早年先是在盛京當差,多年後,當時的直王爺站穩腳跟以後,他才從盛京回到京城。而從廢太子位置不穩開始,那日松開始偏向支持直王,不過也只是略通過幾次消息。

皇後娘家兄弟三個,牧克已經從筆帖式被皇上弄到了禦前做侍衛,索倫圖眼看著也要回京,那日松想要不被弟弟們甩下去,為了家裏孩子前程著想,他只能更加勉力報效。

這都在胤禔心裏,否則他會隨便沖著那日松是自己大舅子,就讓他做九門提督?別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