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第3/4頁)

阿迪勒說完,又換上了一開始的輕松語氣,“對了,你們都是第一回 來吧?以前,巴德拉也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城市,你們可以到處轉轉。城區有個大巴紮,現在又重新開了起來。還有阿拉伯國家保存得最早最完整的清真寺,也在巴德拉……”

喬溫安靜地聽著,又望向窗外。

車子一路往前,沿路風景,已經由近郊戰期隨處可見的混亂和破敗,逐漸出現完整的、古老的城區和街道。這座歷史悠久的阿拉伯城市,建築磚墻淺土色的色調,鍍在陽光下,覆著著歷史的厚重,又難掩籠罩在整個國家上空的沉悶。

這一路,他們開開停停,遇上每隔一段距離的安全檢查點,阿迪勒便要帶著他們下車,接受盤查。

大約和阿迪勒的想法相通,路上關卡處人高馬大的政府軍持槍士兵,見了喬溫這樣的亞裔女孩兒,大多竟都笑得堪稱靦腆。

“嘖嘖嘖,”又一次上了車,周瓊終於忍不住玩笑道,“我師父這殺傷力,果然不分國界。”

喬溫瞥了他一眼,懶得和他廢話。

倒是霍燃笑得肩顫,靠了過去,拈酸吃醋似的,拖著尾音低聲說:“那還是在我這兒,殺傷力最大。”

喬溫擡睫,看著汽車頂棚,“……”

-

三十幾公裏的路程結束,一行人下車。居民區的巷道太窄,不好行車。

他們要住的,是在國內期間,就有駐利志願者幫忙聯系好的旅社。

阿迪勒領著他們穿過這片居民區,就快到旅社的時候,喬溫看見路口有一輛叉車正在作業。

明黃色的車身,車漆瞧著挺新,卻已異常斑駁,看著就像是天天被物盡其用的樣子。小黃車正兢兢業業鏟著的,是只剩了半截的一處民房,坍在路上的碎石。

車身上的“LONKING”標志,還是中國的叉車品牌,喬溫沉默地端著相機,拍了兩張。

社裏是給了每周需要的新聞量和拍攝任務的,就算巴德拉如今還算太平,他們也才第一天到,卻也不能放下行李就在旅社睡大覺。

簡單收拾了一下,喬溫帶著相機和錄音筆,周瓊秦政威帶著攝影機、衛星傳送設備、話筒錄音筆等等工具,五個人又重新出發上路。

就算是前線的戰火,也不是每時每刻都在發生,戰區普通民眾的生活,也不乏新聞報道的切入點。幾個人出發前就商量好了,先去巴德拉城區,最大的巴紮。

巴德拉是利國境內第二大城市,戰前人口就不少,內戰爆發,更是湧入了大批難民。

幾個人一下車,就看見一位抱著小朋友的阿拉伯婦女,裹著素色頭巾,穿著絕對算不上好,卻很幹凈。掌心裏握著三支顏色各異的鉛筆,正朝著路人客氣兜售。

喬溫只怔了一瞬,便摁下了快門。

身側的阿迪勒,忍不住低聲對她說:“那應該是近郊難民營的孩子。那鉛筆……是我們之前帶去過的。”他們給每個孩子,發了三支。

大約是並不需要,婦女手中的鉛筆,無人問津。轉身想再試試別的機會的時候,便瞧見了喬溫一行人。女人有些害怕又窘迫地,想上前,又有些猶豫。

許是因為有喬溫的存在,又有阿迪勒這個當地的年輕人,婦女最終走了過來,想碰碰運氣。開口第一句話,是友好但微窘的“你好”,接著用英文問他們,“請問需要鉛筆嗎?”

喬溫沒把心裏的疑問和怔愣擺在面上,笑著問她多少錢,又說她正巧背包裏沒有,有這個需要。

婦女大約是也沒料到,能如此順利,喬溫要了三支,付了當地貨幣。阿迪勒並沒有多話,價格和當地販售的所差無幾。

收了錢,婦女微笑道:“謝謝你,可愛的姑娘。”

被母親抱在懷裏,一直未說話的小朋友,終於開了口,“謝謝姐姐。媽媽說,要給我買兩顆糖。其實我小時候是吃過的,只是我已經不記得是什麽味道了。謝謝姐姐。”

小男孩兒三四歲的年紀,棕色的短發帶著些微卷,清理得極幹凈,瞳仁粹亮,透著懂事的天真。莫名讓喬溫想到了喬渡,心裏難免微澀。

又見小朋友咬著唇,視線落在她手中的鉛筆上,有些舍不得挪開,喬溫忍不住笑著問他媽媽,“我可以,送他一支嗎?”

母子倆皆是一怔,母親不好意思地頷首想離開,小朋友卻抿著唇角,有些害羞地看著她。他也很想,能留一支鉛筆畫畫的,就是不曉得這樣,會不會貪心了一些。

喬溫迅速塞了一支橙黃色的鉛筆給他。像是這個季節,當地盛產的應季柑橘一般顏色。

“謝謝姐姐!”小男孩笑意漾開來,溜圓的瞳仁,笑得只剩了黑翹的長睫。

-

歷了這一段小插曲,阿迪勒帶著四個人進了巴紮。周瓊手上,一直開著個小型攝像機,專錄些後期可以剪輯用的視頻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