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第2/5頁)

就著飯吃肯定好。

這一問,價格也不貴。

素菜從兩毛一斤到五毛一斤的都有,豬肉一塊一斤,這裏的鹵豬肉一塊五一斤,下水和邊角料就會便宜一些,這比國營飯店便宜。

她想要買一些回去加個餐。

“我者想要買回家裏去吃的,怎麽弄?”

“可以用油紙或者是幹葉子包著帶回去,要是你想要鹵汁,就要自己帶一個盤或者飯盒過來。”

“鹵汁免費?”

“對,鹵汁免費!”

王梅:“那我回去拿個大碗過來!”

這鹵汁這麽香,撈飯吃多美啊。

她加快腳步回去,再來的時候,她的身邊就多了兩個半大的孩子,一起過來買好吃的。

他們早就問到了這裏跌香味了,鹵味的香味很霸道,風一吹,路過的人就強勢的被塞了滿鼻子,讓人口水直流。

拍了一會兒隊,到她了,齊小惠問:“大姐,你要來點什麽?”

王梅看著豆幹:“這豆幹來一斤、花生半斤、豬蹄一只。”她說一個,兩個孩子就咽一次口水,尤其是看到那肥嘟嘟的豬蹄的時候。

“好咧,加起來一塊五,送三勺鹵汁。”齊小惠利落的接過大碗,分別裝了進去,最後那鹵汁就放進了豬蹄那裏。

“這些鹵汁都是用了好材料熬出來的,不然也沒有這麽香,要是家裏蒸了白米飯,這麽澆上去,一口下去,美似神仙兒!”

“咕咚!”

有個孩子響亮的咽口水聲音傳來,王梅好氣又好笑,自己接過那碗裝著豬蹄的,其他的兩個碗讓孩子自己端著。

“上心點,要是半道上撒了小心你們的皮!”

孩子嘻嘻的笑了:“媽,不會,我自己摔了都不會讓它撒了……”

小孩子歡快的聲音傳來。

讓其他圍著的小孩子送上羨慕的眼神。

家住附近的小孩子自這裏開店那就別提了。

幸福又痛苦。

幸福是這麽近,聞著那麽香,店裏有便宜的素菜,家裏大人又不是鐵石心腸,但是吃一次解解饞就算了,想天天吃?

那是做夢。

只有在孩子是在苦惱的時候,才會說舍下一些錢去買點。

很多人節省慣了,花一毛錢買鹵味,然後要求送上多多的汁兒。

這種就會酌情給一點,只有花了五毛錢,才會送上一勺子,不然這送鹵汁就要虧本了。

而且這裏在學校區附近,有很多大學生,他們有補貼,偶爾來這邊吃一頓不出格。

有學生就有教職工,他們很多人都得到了補償,在鹵味店和火鍋店裏來回橫跳。

這裏比國營飯店實惠、態度好,味道也沒的說,吃的滿意又自在,就成了常客。

比如劉恒波,他和他孫子兩個人的廚藝都是一般般,做的菜能吃,但不好吃,俞向安這裏開店了,他們爺兩個隔三差五的就來這裏,時不時的還打包外帶。

第一個月結束的時候,俞向安盤點了一下。

她請了四個人,每個人月薪三十塊,成本一百二十。

進貨肉類五百余斤,成本五百。

素菜一千六百多斤,成本三百五。

調料雜項支出一百,成本合計一千零七十,收入累計收入二千二百三十八,凈利潤一千一百多。

是她月薪的十多倍。

而且這還是開始。

林川柏和她一起盤點的,看到這利潤,都驚了。

八二年的一千多塊月收入是什麽概念?

相當多的工人一個月收入三四十。

臨時工和一級工十多二十多。

假如在非繁華路段買個老破小,一千塊也足夠了。

不怪現在越來越多的個體戶入雨後春筍。

俞向安計劃著,“接下來就可以弄起批發了,小攤車也可以,不過這個先推後。”

批發就是批發鹵味給散戶銷售,她定一個價給他們,他們想自己賣多少,甚至自己定價都是自由的。

小攤車的利潤很明顯,店面地點在這裏定的,但是小攤車它是流動的,去人流量多的地方,分分鐘。

但是人手是一個問題。

她現在招收了四個人。

齊小惠,家住附近返城的知青,因為住不開,和丈夫一人帶著一個孩子分別住在婆家娘家兩邊,找不到正式的工作,但為人勤勉愛幹凈,算數過關,動作利索,看著是個爽利人,現在負責鹵味店,給人裝盤打包收錢。

顧南風,同樣是回城的知青,他是原配生的孩子,當初的工作給了後媽生的兒子,負責火鍋店的收賬、迎來送往。

魏福妮,回城知青,有兒有女,拖家帶口,同樣生活艱辛,火鍋店和鹵味店的服務員。

陸笑,才滿十六歲的小夥子,跟著俞向安在廚房打雜。

現在的政策不允許私人招收超過六個人,很多人覺得超過了那就是資本家了。

所以俞向安暫時不打算再招收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