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討了廷仗(第2/4頁)

“臣附議。”內閣大學士淩川拱手出列。

“臣附議。”

“臣附議”

“…”

毓王何等會察言觀色,一看父皇的眼神,就知道父皇已經敏銳的察覺到西域真有軍情危機,但是派誰救援,這是一個問題。

毓王上前一步,沉聲道:“李侍郎言之有理,雖然是小股賊患,但是千裏之堤毀於蟻穴,不得不未雨綢繆,請父皇允許兒臣帶兵十萬,前往增援。”

許康乾了解他的父親,西域兵禍看似嚴重,但是沒有親眼所見,總是差點意思,且他拱衛京師,女真族才是僅在咫尺,景陽帝是萬萬不會排他去增援的。

果然,景陽皇帝發話了:“毓王守衛東北和京師,且有監國之職,不可遠離京城。”

戶部尚書王修沉默了半天,此時上前一步道:“陛下,軍情如此緊急,沒有親王親自馳援,恐傷了自己的志氣。”

景陽帝微微頷首,表示同意,金口玉言直接下召:“急令傳給澤親王,將虎符和調軍令等送至北疆,著澤親王帶兵,馳援西域,切莫貽誤戰機。”

“…”李勉思和淩川均盯著自己的腳尖,心中苦笑,長子澤親王駐軍在北疆都護府,地點在外蒙高原和西伯利亞的捕魚兒海之間,且不說澤親王和毓王都是親王待遇天差地別,這苦寒之時,北方都護府到黃門關行軍都至少要兩個月,舍近求遠,真是…一言難盡。

淩川實在忍不住了,出列啟奏道:“陛下,西部軍報中已經直言,以現在的兵力,最多只能守城一個月。回紇騎兵兵馬武器眾多,且作戰悍不畏死,每人一塊磚都把城墻砸開了。”

景陽帝甩了甩手,正眼都沒看淩川一眼,上陣父子兵,淩大學士本就是安西提督淩雲的親大哥,提出建議也正常,不過他可以不接受淩大學士的建議:“安西提督作戰勇猛,定能守住兩個月。”

景陽帝一向有條理,處理完了援助西域的事,馬上開始議論下一件事。

景陽帝望著玉立於殿下一言不發的四皇子,四皇子許康軼年未及十九歲,和長子澤親王許康瀚一母所生,今年才開始上朝,景陽帝今天要議的第二件事,和許康軼有關。

許康軼和澤親王許康瀚的母親虞貴妃來自民間巨賈太原余家,當年以姿色被景陽皇帝納入宮中,雖然母家在金錢上較為寬裕,但是士農工商,商本來就是末流。

幸得虞貴妃入宮即誕下皇長子許康瀚,後又誕下皇四子許康軼,算是在後宮站穩了腳跟,但是由於沒有根基,這些年來也一直謹小慎微,連喘口氣都怕喘錯。

長子澤親王許康瀚已經戍守北疆五六年,只有過年時才能入京述職,滿朝都知道是無緣帝位,被皇帝派出去將來為弟弟戍邊——妥妥的喪家之子。

而四子許康軼剛剛長成,十來歲時被封為了翼親王,等到了及冠再行封王禮。

不過從小就是個藥罐子,據說這幾年由於藥石所傷,眼睛越發的不好了,視物模糊不清,要戴著西洋進口的水晶鏡——可憐的半個瞎子。

想當年景陽皇帝為許康乾遍請名師,文韜武略,許康瀚和許康乾年齡相仿,也跟著一起讀書,看起來絕對是親生的。

但是到了許康軼這裏,則變成了野生的,許康軼自小就被送到了皇長兄澤親王的府上,算是借住,由同樣是孩子、只比他大七八歲的皇兄許康瀚跌跌撞撞的帶大的,非召不得進宮。

後來喪家之子許康瀚去戍守邊疆,許康軼沒有建王府,一直在澤親王府借住。皇帝連老師都沒給指定,頗有任其胡亂自由生長之勢,許康軼的文武師傅還是虞妃的母家給請的。

不過這等待遇倒是給許康軼淘氣提供了條件,滿京城都知道這個閑散皇子不受待見,平時所喜愛從事的是一些飛鷹鬥狗、養馬、修河、經商的下九流事宜,並且府裏經常有江湖上的俠客、商人等人來往,和高朋滿座的二皇子毓王府比起來,顯得非常——不入流。

加上上朝這半年來,幾次非常沒有眼色的給眼看著掉腦袋的大臣們求情,群臣有時候都看不下去了,陛下幾次都是即將發作,冷冷繃住的狀態。

——這個翼王許康軼,沒救了,滿堂朝臣對這一件事的看法難得的非常統一。

景陽皇帝凝目端詳了一下許康軼,許康軼雖然多病,不過也快到十九歲,即將長成,這個兒子丹鳳眼眼角微微挑起,眉長入鬢,身材高挑,長得很像他的母親虞貴妃,平時比較嚴肅沉悶,沒主動和他這個父皇說過多少話。

“康軼,父皇聽說你有了時間都在和江湖上的俠客、商人來往,可有此事?”景陽帝想到宮中案上的奏折。

“啟稟父皇,是的。”許康軼突然被點名問事,稍微有點懵,不過僅略一遲疑,承認的倒是利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