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九二(第3/4頁)

寧馨同樣日日過來,她少時得名師教導,滿腹經綸,指導永璉的功課自然不在話下。

這日風雪呼嘯,屋外一片的銀裝素裹,冷的不像話。

暖炕地龍都燒了起來,又在屋子角落裏添了個大熏籠,多上清熱去火的吃食,也算調節得當。

宋知歡一早起來便覺著手腳發涼,柔成叮囑人沏了些姜蜜柚奉上,又將些辛娘新作的奶皮酥端進來,向宋知歡輕聲道:“喝些果子露,這是驅寒最好的。”

宋知歡長長吐出一口氣,先對永璉秀澤一眾小的笑道:“都來吃點心吧。”

永璉乃雍親王府第三代長兄,雖還不大,卻已是一副小大人模樣,當下領著弟妹們彬彬有禮地謝過了,然後又將點心先一塊塊遞給弟弟妹妹們,自己方才拿起一塊慢慢嘗著。

宋知歡看著他忍不住的笑,又將他攬進自己懷裏抱了抱,連聲道:“比你阿瑪少時還聽話懂事。”

華姝懷裏抱著永環,聞此笑道:“永璉是和世子少年時生的像,性子也像的緊。”

韻姐兒慢慢為永瑤擦了擦嘴角的點心殘渣,聞言輕輕一笑,道:“世子穩重,似乎我少年時見世子就是一派極穩重鎮定、溫潤如玉的模樣。阿哥像世子也好,擔得起事。”又看了看懷裏的永瑤,輕聲道:“我們瑤兒也要像阿瑪才好。”

“阿瑪!”永瑤美滋滋地啃著點心,喜歡極了的樣子,聽了韻姐兒的話就跟著喊了一聲,又伸出一只小手攥著韻姐兒的手,嘴裏念叨著:“阿娘!”

韻姐兒眼角眉梢的笑意更止不住了,華姝在一旁含笑看著,倒是一派和樂。

宋知歡神情復雜地看了韻姐兒一眼,心中忽然有些惋惜:韻姐兒如今雖然算是求仁得仁,但若當年在華姝的安排下嫁一個家世清白的新科舉子,有王府側妃的姑母撐腰,帶著一份豐厚的嫁妝,她本身性子又好,定然能一生幸福,處處和美。

也不知午夜夢回間,韻姐兒可有一絲一毫的後悔。

一時輕嘆一聲,有兩個小不點因為搶點心哭了起來,宋知歡忙轉頭看去,永璉已下了地輕輕拿過炕桌上另一樣奶餑餑走到那邊,輕哄著秀清和永琳,將兩樣點心都分為兩份,將兩個小不點的小手塞了個滿滿當當。

宋知歡對華姝道:“永璉當真有長兄風範。”

“可不是嗎。”華姝也笑了一聲,道:“若是永瑤有永璉的三分,我便知足了。”

這話宋知歡不能應,說出來就招人嫉恨了。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宋知歡會永遠銘記這一日的。

康熙病重的消息雍親王已經派人來回過敏儀,敏儀將眾人都喚道了正院來,孩子們在暖閣裏坐著,韻姐兒在那邊照看。

弘時亦在暖閣裏頭,他是個最溫柔軟和不過的性子,很得孩子們的喜歡,敏儀對此很是放心。

宋知歡等人在正堂左右兩邊落座,這個時候,就連年氏也沒搞什麽幺蛾子,安安靜靜坐在那裏,只是雙手合十不停祈禱,看起來很是擔憂。

弘暉不在,這些日子他一直跟著雍親王在暢春園侍疾,妻兒留在府中。徽音算是很穩得住的人了,此時也不免變了面色,不住向門外探看著,又不住回望暖閣裏,又是期待又是揪心。

弘皓見敏儀面色不好,免不得輕聲寬慰兩句。

風雪忽驟。

門上一聲悶響,敏儀猛地變了臉色,袖中緩緩抽出一把匕首來,環視四周,最後看向宋知歡和她身邊的徽音,輕輕嘆了一聲,道:“知歡,我是知道你的性子的,你身邊的雲鶴怎樣身手我也知道。等會若真出了不測,帶著小的們趁亂逃了,旁的都不論,總要給咱們王府留一條血脈。徽音,別怪額娘心狠……”

徽音心知若出了意外,孩子們全逃出去是不可能的,便紅著眼含淚點了點頭,低聲道:“能保住一個媳婦已經很知足了。到底是媳婦與世子爺的血脈。”

永璉本在他額娘身邊安安靜靜地待著,這時忽然起身回了暖閣裏,不多時抱著永琳出來,鄭重交給宋知歡,“宋瑪嬤,我大了,引人注目。你帶著永琳吧,他還小,也很乖,不會鬧的。”

弘皓亦看向門外,目露警惕。

宋知歡眼圈兒猛地一紅,剛要安慰他們不會有事,不必如此托孤之態,卻見寧馨也緩緩睜眼,回頭對雅音輕聲叮囑。

她一下子就受不了了,高聲道:“怕什麽,庭院深深,能出什麽意外!王府護衛此時都在外圍著,京中兵力多握在我們這邊,即便八王真要動手,又能有幾個蝦兵蟹將?!”

這時也有人從匆匆忙忙地跑進來,對著敏儀回道:“不妨事,不妨事。是外頭風太急,吹落了東西打在門上了。”

敏儀於是倏地松了口氣,一面擡手掩著胸口,一面對宋知歡笑了一下,“好,咱們知歡說得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