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第3/5頁)

但這個念頭一冒出來,就被她摁下去了,她可不想許孟陽被網絡上的花癡們津津樂道。

想到這裏,她又改口:“我就拍側面和背影,不拍正面,主要是收個音。”

許孟陽倒是沒意見,配合地點頭:“行。”

夏昕舉起相機對準他的側面。

許孟陽轉頭看了她一眼,不緊不慢開口介紹:“清峪村建於明朝末年,村志上有記載,建立這個村落的人叫鄭孝儒,是明末一個進士,十分有才學,但在官場上一直不得志,後來辭了官,遊歷四方時路過這裏,覺得這山谷風景優美,環山聚氣,抱陰負陽,風水極佳,便帶著家眷在此落腳隱居,慢慢建成了一個村落。村子裏人口最多的時候,有四百多人。不過因為交通不便的問題,這些年大部分人都已經搬出去。”

也不知是不是第一次聽到他一口氣說這麽多話,夏昕發覺他的聲音原來這麽動聽,明明是很簡單的東西,在他娓娓道來的講述下,變得很吸引人。

許孟陽邊走指著沿路古舊的宅子道:“因為城鎮化的加速,我們國家現在的自然村以每天三百個的速度在消失。像清峪村這樣保持完好的古村落非常珍貴稀少。村子裏除了保存下來的青石板古道,還有十幾座明清時代的民居,一座祠堂,一座碾坊和古戲台,這些都是文物古跡,也都是這次古村落修復要修復的古建築。”

有他的指引,夏昕拍起來十分順暢。

只有周齊光時不時朝兩人看過來,頗為不滿地哼兩聲,大概是覺得自己徒弟太不爭氣,為了人姑娘的拍攝效果好,平時多說幾句話都跟要他命的人,竟然這麽盡心盡力地講解。

不知不覺走到村子中央,一棟非亭非樓的老房子出現在眼前。

許孟陽道:“這就是村子裏的古戲台,有三百年的歷史,已經荒廢幾十年,基本上是危房了。也是這次古村修復最重要的工程之一。”

這古戲台確實已經是危房,瓦背坍塌了一方,上面的瓦片稀稀拉拉,既不能擋風也不遮雨。原本紅色的廊柱早看不出本來的顏色,房梁更是幾近垮塌,廊柱上屋檐下的彩繪在日經月累中,變得一片模糊。

但是依然看得出這座古戲台的工藝非常精巧。

戲台前幾個老工匠正在抽煙聊天,看到來人,笑呵呵湊過來打招呼。

夏昕趕緊對他們就是一通拍攝。

許孟陽為她介紹:“這些師傅都是手藝千裏挑一的傳統工匠,這次古村修復的主力軍。”

比起周齊光,這些淳樸的匠人就可愛多了,聽說夏昕是來拍攝的,面對相機個個配合地打招呼,還主動介紹自己的身份和手裏的工具。

他們和周齊光師徒看起來很熟悉,想來不是第一次跟著他們幹。周齊光也一改面對夏昕時的冷眼冷面,笑容可掬同人寒暄。

剛剛一路走來聽到許孟陽的介紹,現在又看到老工匠和戲台,夏昕就知道這次拍攝非常有價值,自然不會計較周老對她冷淡的態度。

今天還不是正式開工,只是將工匠們召喚來,商量修復計劃。說起來,周齊光是正兒八經的學院派教授,業內專業人士認可的專家,但在這些農村出來的工匠面前,完全沒有架子,每個人的建議都會認真聽取。

許孟陽跟他師父一脈相承,在老工匠面前也是恭敬謙虛的模樣,不管這些人說得有沒有用,他都會仔細聆聽。

夏昕原本是在旁邊拍著他們熱鬧商量的場景,但手上的鏡頭不知不覺就對上了他這個人群中唯一的年輕男人。

直到他忽然轉頭朝自己看過來,才驀地回神,欲蓋彌彰般挪動了兩步。

許孟陽道:“我們還得討論一會兒,你要是覺得無聊,可以去附近拍拍其他的風景。”

夏昕還沒回話,就聽周齊光厲聲打斷:“既然要拍,那就要拍得仔細完整,這點苦累都受不了,趁早別拍了。”

許孟陽輕咳一聲,扶了扶額頭。

夏昕義正言辭:“不累不累,周老你們講的這些非常有意思。”

周齊光冷哼一聲,繼續拿著圖紙和工匠們商討。

這一個露天會議,一直到了快中午十二點才結束,夏昕也生生站了兩個多小時。

周齊光收起圖紙,大手一揮:“各位師傅,走,咱們去吃飯。”

許孟陽也起身,來到夏昕旁邊,低聲問:“餓了嗎?”

夏昕搖頭。

許孟陽:“中午想吃什麽?”

夏昕疑惑問:“村裏有餐館嗎?”

許孟陽好笑道:“你看到有嗎?還沒正式開工,工程隊的廚子還沒來,今天一起去師父家裏吃。”

“哦。”原來是要去周老家蹭飯,那還怪不好意思的。

這是夏昕第一次得以進入周齊光的小樓裏。她之前已經查過周齊光是個未婚單身老頭,無兒無女,本以為他這個一個教授專家住在村子裏,必然是請了保姆照料的,不想,他竟是一個人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