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趁火打劫

瑪麗猶記得“位面之子”劉秀的傳說。

這個東漢開國之君, 大名鼎鼎的漢光武帝,率領不到九千部隊駐守昆陽城時,遇上王莽派來四十二萬大軍圍剿。敵我力量懸殊, 算來怎麽都打不贏。偏偏這支敵軍, 先是晚間被流星砸中, 白天又遭遇蘑菇雲壓頂;等劉秀率敢死隊沖鋒過來,驚雷、狂風、暴雨接連而下……其首領被斬殺,其部隊土崩瓦解, 就此成為劉秀勝利的墊腳石。【注一】

這場以少勝多、殲滅王莽新朝主力的戰役, 便是中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昆陽之戰”。種種天文異象,仿佛是上蒼在給劉秀鋪路,務必助他走向人生巔峰。

如今,瑪麗也有種被命運寵愛的感覺。

她原本覺得,這次借西班牙勢力, 她能伺機武裝幹預英格蘭, 去拉攏權貴、攢攢人氣、奠定日後奪位的基礎……就算不錯了。畢竟,有諸多朝臣支持,伊麗莎白的政權還比較穩,甚至有越來越牢固的趨勢。

熟料, 她最大的對手, 忽然間命在旦夕。

瑪麗盡管蓄勢待發,期望速戰速決, 卻也做好了持久拉鋸的心理準備;未曾想,現在,似乎有一擊制勝的機會?

那麽她的行程,必須預備隨時調整。

如果伊麗莎白沒有重病,瑪麗最初的計劃, 是讓博斯維爾帶著瑞士人越過邊境,趕去舊教大本營之一諾福克郡——是時英格蘭北部郡正騷亂一片,她和東部郡的諾福克公爵,業已商量好“響應”問題。而後,蘇格蘭女王的這支特別部隊,將一邊聲援天主教徒,一邊周旋西班牙與英格蘭之間,以期進一步逼迫伊麗莎白。

瑪麗的設想中,最好的結果,大概是她爭取到英格蘭舊教徒的信任;並以維和調停之名,在其樞密院前露面,宣揚“有益英格蘭的主張”;最終獲得更多支持,從而明確成為伊麗莎白身後、頭號接班人。

日後呢,再據著“合法合理”的“王儲”名義,設法分權、擠走國君、提前上位。

雖然,按照瑪麗對史上那位伊麗莎白的印象,以及對現任英格蘭女王的了解,蘇格蘭女王有理由相信,她是相當不願意指定一個確切繼承人的。

這位伊麗莎白,老早就聲稱,“儲君”的存在,會顯著削弱她的權力,影響內政團結,還有可能引發一系列災難。以她自身遭遇來看,這樣說倒也沒錯——因為亨利八世明文將伊麗莎白的繼位權排在瑪麗·都鐸後面,她曾多次卷入謀殺異母姐姐的陰謀叛亂,還被長期關押倫敦塔;也確實曾有一批朝臣,背棄了當時的君主、主動跑到她的陣營來……

歷史上,一把手猜忌二把手的、二把手威脅一把手的各種權力鬥爭,可謂屢見不鮮。對於集權君主來說,護食是本能,嚴加防備乃理所當然——更遑論那個自幼坎坷、謹慎多慮的伊麗莎白。

所以,要逼她做出立儲決定,絕非易事。

不過瑪麗知道,伊麗莎白因為身上“私生女”的汙點,最擔心當孤家寡人,最害怕被一致反對。她總在試圖滿足一部分人的利益,來換取他們的支持。對自己“昔日偶像”的作風,瑪麗曾有過全面研究,很清楚她圓滑能忍,在矛盾太尖銳的時候、習慣於稍作讓步……

所以,瑪麗一直打算,努力謀求樞密院多數成員的信任,最終讓他們“共同推舉”自己,來迫使伊麗莎白屈服。

眼下,伊麗莎白陡然生命垂危;瑪麗身為英格蘭王位繼承人之一,幹涉鄰國的理由仿佛更充分了。

親身上陣,貿然進入英格蘭;雖具有一定危險性,但這樣,更昭顯“天眷君主”的氣勢。

王冠,該留給有準備的人!

其實瑪麗仍有些顧慮:史上的伊麗莎白,明明比較長命,照理,這應該能很快挺過去的。可現今的局勢,仿又真像是上天在給她鋪路……莫非,這是穿越女特有的主角光環?

嘖,不管了,沒準、也許是自己先前一系列作為發揮了作用……反正,局勢如此有利,她就憑著直覺,勇敢的上吧。

**********************************

樞密院在英格蘭,是一個特殊的政務機構,與後世的內閣有些相似。他們由數十名權貴組成,名義上由君主選拔、充當顧問、對君主負責。但實際上,因為比君主更諳習行政、立法、司法的操作,他們官位相當較牢固;有時,他們還反過來左右君主的決定、甚至“罷免”君主。

如當初的九日女王簡·格雷,便是被血腥瑪麗聯合樞密院趕下了台。

這幾年,伊麗莎白因過分寵信達德利,和樞密院重臣塞西爾略有齟齬,不過尚不嚴重。駐倫敦的蘇格蘭外交官邁爾維爾,倒替他的女王向國務大臣傳過好幾次話,皆遭到婉拒。瑪麗也就暫時將他撇到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