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夷吾?夷光?

姜太公,唐宋尊奉的武廟主祭,封武成王,和文宣王孔子並尊華夏的文武雙聖。

同樣,武廟效仿文廟的規格,以漢初張良為配祀,定武廟十哲。

姬樂說青年和管子在武廟沒有一個正經位置,是指二人最初不被列入武廟十哲坐侍。

還是後來唐德宗時,添加隨侍的六十四人,才將管子和青年歸入其中,勉強算是站在十哲身後。

但是,你架不住管子勵志逆襲!

宋時,武廟名額更換頻繁,堪稱華夏史上最大規模的粉絲撕逼之一。

比如宋祖就曾以“起殺已降,不武之甚”為由,將武安君白起從十哲除名。後來吳起也被除名,加上原本列為十哲之首的亞聖張良提擡為配祀,地位更高一等,空出三個座位。讓範蠡、管仲、郭子儀紛紛上位。

姬樂和史皇對青年講述後世的這個典故,並安慰說:“武廟排名多比照武勛。管子武勛遠不如他治國有名,在這便有所低估。至於你英年早逝,可謂青史一大憾事。”

青年死得早,無法更進一步取得更加耀眼的功勛。不然,這武廟之中說不得也要添他一座。可即便如此,二十余歲便位列武廟,也是難得的殊榮。

聽二人的解釋,青年又問了幾個自己同時代的將軍。

姬樂哈哈大笑:“放心,你家舅舅肯定在,李廣老將軍也有。不過要說漢朝我最欣賞的,當是鄧禹。”

“鄧禹?”坐在殿內隨侍的余媖猛然擡頭。

姬樂三人談論故土演化的歷朝文明,並沒有瞞著余媖。這等事情,也沒什麽瞞的必要。姬樂還打算在九宮城重立文武廟呢,巴不得這些人多打聽一些故土的事。

“殿下所言的鄧禹?可是光武中興時期的元侯?”

“正是。”

漢光武帝麾下雲台二十八將之首,鄧禹也是武廟之中的有名人。

“既然殿下欣賞元侯,過幾天可以召鄧家子過來瞧瞧,看他是不是有先祖遺風。”

“鄧禹之後?”姬樂閉上眼,通過國靈的權能查閱國民名單,恍然道:“就是那個駐守邊台的銀甲小將?”

“沒錯,他也是我們同輩人物。早年便隨其父鎮守邊台,提防附近諸國騷擾。”

目前大地諸國最大的困擾,就是人口太少。如圖穆、大夏、多雅這些王國,他們影響力輻射的範圍很廣,周邊小國部落都被清掃一空,擁有遼闊的國土。

然而……你沒有人口進行安置移居,只能眼睜睜看著大片國土閑置。

夏國除卻在國土邊界立碑外,還在稍微靠內的地方設置邊台,和九宮城作犄角之勢,以作看守邊境之用。

當然,震懾性高於實際用途。如果只是一二小民在國境邊緣找吃食,夏國也沒辦法調動大兵捉拿。更多的因素,是提防其他國家大舉入侵。

“按照規矩,邊台將領三年一換。再過一月,便是鄧家大郎回城的日子。”

“那倒要見見了。”

姬樂對鄧禹的喜愛,很大程度上來源劉秀。畢竟在歷代皇帝中,他最喜歡劉秀。而他家友人也曾吐槽:“你崇拜劉秀,我看不是因為他的功績,而是他的運氣吧?抽卡遊戲的時候拜劉秀,簡直無聊死了!”

眾人坐在殿內說說笑笑,很快天色泛起魚肚白,紅日冉冉升起。

姬樂精神一振:“時間到了!”

他再度帶人來到中庭,前方擺下三座香案。兩側分別摞著史皇氏寫下的《管子》八十六篇。中央香案上,是姬樂自己謄寫的《管子》第一卷,以及女閭美姬們用過的紗巾和一撮潔白的鹹鹺。

鹽政之始,女閭之祖,加上後人托名著作《管子》。

一切準備就緒!

姬樂摩拳擦掌,看了看天空中的紅日:“大日當空,為陽時,適合召喚男性。根據風向,要面朝東而立……”

青年和史皇氏站在旁邊,聽他口中念念有詞,忍不住翻白眼。田平因為聽說這次要降靈管子,也過來觀禮。看到姬樂的做派,露出好奇之色。原來國靈殿下的召喚之術這般玄奇嗎?完全看不懂。

“別理他,瞎胡鬧,一點用都沒有。”青年雙手抱胸,嗤笑道:“他是國靈,自身便是媒介,哪裏需要這麽麻煩?只是諸夏英傑眾多,隨機性太大,他這是給自己添加一點心理安慰呢。”

姬樂焚香凈手,默默在心中拜過“劉秀”以及“福神”,祈求鴻運加身後,才走入中庭地面上的召喚陣,拿出黑彘王遺留的精魄。

身邊卷起茫茫赤雲,召喚陣上空升騰薪火,更有一顆龐大的文明樹虛影升起。樹影和火光交融,又有一批物資落入召喚陣。

“又是衣服啊。”青年等人不置可否。反正這幾天姬樂用信仰力量進行具現,大多都是衣物。

不過這次,在衣服之後卻出現了幾株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