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萬字更新吼(第2/4頁)

只是他注意到小殿下仰著的小腦袋,知道自己站著小殿下說話不方便,卻也知道小殿下心善自己不好跪著……

不再拘束於君臣禮儀,梅文鼎哈哈笑地搬個繡墩坐在中間的這張桌子上,和藹可親地問道:“小殿下,我們來說一道題目,作為例子,好不好?”

“好。弘星喜歡。”

“設有谷換米,每谷一石四鬥,換米八鬥四升,今有谷三十二石二鬥,問換米幾何?1石=2斛,1斛=5鬥,1鬥=10升。”

弘星微微低頭,拿小毛筆寫寫畫畫。

“先生,1.4/84=322/X。8.4乘以322除以14換193鬥2升,19石3鬥2升。先生,弘星寫的數字符號,先生來看,方便。”

弘星又找到一個好玩的事情:“先生你看,123456……瑪法說新編《數理精蘊》就用數字,不寫好難寫筆畫多的字……”

梅文鼎先生看著聽著,忍不住又樂了。

窗外頭的皇上,看著聽著,也忍不住樂呵。

小孩子嘛,寫字少寫一筆那就特開心。

*

這頭,皇上對乖孫兒學習數學的事兒放下心來——乖孫兒太聰明,梅文鼎和乖孫兒應該能聊到一塊去,就玩玩吧,開心就好。

另一頭,誠郡王、四貝勒、八貝勒、十四阿哥一起來見皇上,都來到無逸齋,一起聽了一耳朵弘星侄子和梅文鼎的“c的平方等於a的平方加b的平方的玩樂”,心尖兒一抖。

四位皇子的第一反應:我們已經長大了,不用再學這個了。

皇上看一眼,眼神兒嫌棄。

父子五個慢悠悠地逛在無逸齋旁邊的菜園子,皇上:“去羅馬和歐洲的船隊走了,去印度的商隊也走了,你們大哥也走了,去沙俄學習的事情,老十四說說,進展如何?”

十四阿哥當即回答道:“都已經準備完畢,後天可出發。”

皇上點頭,轉頭:“八旗旗學的事兒、八旗整頓的事兒,老三和老四可有信心?”

老三和老四自是責無旁貸:“汗阿瑪放心,兒子定盡心盡力,兒子有信心。”

皇上對他們的態度表示滿意,臉上卻是帶出來一絲絲懷念。

“八旗子弟……進了關,不大適應。關內的人也不大適應,當年就定下了這麽個規矩,鐵莊稼養著八旗子弟,不與民爭利。可是人總要活動活動的,活著,動著,不活不動的,不成樣子。”

“朕這些年來也有在思考,八旗的出路在哪裏?要他們經商,不說他們有沒有那個腦袋,就是他們的身份,估計會引發旗和民更大的矛盾,只能讀書習武……”

皇上說著說著,其實也愁得慌。

“可一直用國庫養著,也不是事兒。而且越養著,越是反而越發地助長他們的懶惰習氣。人丁繁衍,萬一哪天國庫養不起,如果拖欠幾個月不發鬧起來,更是大事兒……”

皇上念念叨叨的,幾個皇子都不敢吱聲。

老八猶豫半響說了一句:“要不,九弟要出海做生意,帶著他們?和西洋人做生意,不是‘與民爭利’?”

其他幾個兄弟都心動,皇上看老八一眼,沒搭理他。

老八:“……”摸摸鼻子不敢再說話。

皇上接著道:“上三旗包衣,也是一群非常特殊的群體。讀書習武,上戰場進廟堂,還和皇家綁在一塊兒,每個人一出生就有內務府錢糧供應,也是國庫養著。

說起來,他們是皇家人最親近的一群人。漢家人說他們是皇家的忠實奴才,也對,也不對。”

“按照八旗制度,各旗包衣隸屬他們的旗主,上三旗包衣直屬皇家……朕這些日子就琢磨,到底是什麽原因導致的這一切?老八你說。”

老八:“……”咽咽唾沫,只能硬著頭皮解釋。

“上三旗,原來是上兩旗。太~祖皇帝時期,是兩白旗。太宗皇帝時期,是兩黃旗。先皇時期,兩白旗和兩黃旗爭鬥,旗內旗丁變化,最終形成兩黃旗和正白旗的上三旗。”

“上三旗包衣,隸屬上三旗,也是內務府包衣,和其他各旗包衣一樣,有滿漢蒙朝鮮各族人組成……負責皇家宗室人的護衛、隨侍、莊頭、宮人丫鬟等等多種差使……”

老八說著說著,只慶幸他母妃娘家的人還算“安分守己”。

“八旗包衣,對比八旗旗丁有‘內八旗’之稱,遇有戰事參戰……兒子認為,大清入關後旗丁們都學了中原文化,中原的規矩制度……和八旗旗主制度沖突……上三旗包衣的地位,也變得……尷尬。”

“包衣只是‘booi’,類似西洋領主封地的百姓,都是正經戶籍之民,旗丁無權殺害,也無權私自買賣、交換、或贈送包衣。可兒子聽說,包衣們都……不喜歡這個稱呼。”

皇上安靜地聽著,聽到最後還笑了出來。

“你額涅,是一個好人,就認為包衣們都和她一樣。人~心不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