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少年天子番外一好哥哥·弘星,照……(第2/6頁)

弘星眉眼彎彎地笑:“‘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老師們當時都很悲觀,卻又很樂觀。弘星都記得。張潮老師說:莊周夢為蝴蝶,莊周之幸也;蝴蝶夢為莊周,蝴蝶之不幸也。”

“人類個體存在的偶然性與感性因素的存在,存在的真實性很容易迷失在現象世界中,人的自我意識也會迷失其中,難辯真偽……

但我們是強者,我們要客觀地面對,勇敢地面對,像一個強者那樣地去思考,去面對。”

強者?李光地明白皇上的意思,笑容裏帶上一抹苦意:“皇上……華夏幾千年來的文化,就是弱者文化。‘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幾千年來華夏人痛苦的時間比安居樂業的時間多。

即使是老莊……也無能為力。

老臣,和很多漢家有識之士,思考了一輩子,痛苦了一輩子,找不到方向。”

弘星搖頭:“李光地,你們只是熟讀四書五經,儒釋道三家,你們有沒有精通中西文化?

六十年前,西洋思想家笛卡爾在《形而上學的沉思》中闡述,人通過意識感知世界,世界萬物都是間接被感知的,因此外部世界有可能是真實的,也有可能是虛假的。

直到現在,凡是我當作最真實、最可靠而接受過來的東西,我都是從感官或通過感官得來的。不過,我有時覺得這些感官是騙人的;為了小心謹慎起見,對於一經騙過我們的東西就決不完全加以信任。”

弘星簡單翻譯一段文字節選,抿一口子茶,看著這位老臣,老師,笑容燦爛閃亮。

“你看,這片土地,曾經有那麽多的輝煌。

在同時期的地球上其他地方還是夢寐無知的時候,有百家爭鳴,有唐詩宋詞,有元曲明小說,這片土地,走在世人的前面——西洋一直到六十年前才有關於生與死的懷疑論的產生。

你不相信,這片土地上,會有新的文化出現嗎?弘星相信。

我們都應該相信。”

李光地的眼淚落下來。

那段歷史,太過於苦難和沉重,可以說,華夏幾千年來紛亂爭鬥的歷史中,沒有勝利者。

他們不想要新一代大清人去經歷那些,去繼承那些……

他們親眼目睹大清國的變化,世界的變化,他們想去改變,他們都想用僅剩的生命去探索,想給後人一個光明的未來,一個和平的未來……

可是,他們很絕望。

可是,少年人總是那麽勇敢無畏,主動要承擔一切。

他知道,作為一個大清皇帝,那來自於血緣的賦予,不光是榮耀,還有非榮耀的一切。

那可能是醜陋的,可能是撕裂的,可能是落後的,可能是絕望的……可能是付出一生,也看不到希望的失敗。

而他是一個天生的強者。

他勇敢地接納,勇敢地去承擔,他相信,他們可以給這片土地找到一個希望,點燃一顆火種。

李光地不能和少年皇帝提及他們這些老人的痛苦,也無法訴說自己的恐懼不安,更不想用他那裹腳布一樣的經驗去束縛他,少年人心懷夢想和希望的樣子多麽美好,他相信他們的皇帝。

弘星也沒有再問,兩個人擺棋盤的時候,弘星關心陳廷敬的身體情況。

“李光地,你的好友,身體無恙否?”

“回皇上,臣的好友,昨兒用了一碗飯,身體尚好。”

“那就好。和朕下一盤棋。”

“臣……遵旨。”

君臣兩個默默地下棋。李光地猶豫到最後,他也沒有說出來那句“臣的孫女兒天真爛漫,不適合進宮……”弘星也沒有問他的意思。

明年大清和準格爾一戰,年羹堯是將才,年家將起勢。

張英的兒子張延玉,有相才,前途無二。張家的風光剛剛開始。

李光地、陳廷敬、包括姚啟聖、周培公……的兒孫們,將來不犯大錯兒,在少年天子的護持下,恩蔭幾個官做一個地方士族,是最好的出路。

其他的漢家老臣,包括河西四將……都是。

少年皇帝野心勃勃,他既不想大清做下一個“大唐”,以大唐李家的方式開創盛世;他也不想繼承先人的保守維持某種平衡和穩定,平平穩穩地走穩自己的帝王生涯……

他以自己的方式,大刀闊斧地、翻天覆地地,改變大清人的一切,於點點滴滴的生活中,改變所有人的想法。

李光地,唯有支持,勇敢地。

太陽西落,弘星帶著三個妹妹離開李光地的家,挨個送妹妹回家,自個兒打道回宮。

看看時間來得及,弘星去慈安宮請安,和他烏庫瑪麽說話兒。無上太皇太後剛剛做完佛課,問起來重孫兒有關於下次選秀女的事兒,弘星只說:“弘星不要皇後,妃嬪們,弘星還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