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九章 造艦狂潮,赤聯國家制造中心(第2/4頁)

清潔工是身無所長的平民最基本的工作崗位之一,絕大多數平民會在一年之內換到更高級的工作崗位。其中機械制造是門類最多,從事人員也最多的行當。平均一百二十貢獻點的月收入,足以讓四口之家過上體面的生活。只是兼職的話,也勝過專職的體力勞動。

今天擁擠在這裏的大群平民,的確是為了貢獻點而來的,但也不僅僅只是為了貢獻點。

對沒有超凡力量,無法參軍和從事其他高級工作的平民來說,或許還沒什麽報效國家的概念。但保衛國家就是保衛自己現有的生活,這種粗淺道理他們是懂的,而他們能做的,就是用勞動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赤聯國家服務中心總計發布了二十萬個國家制造工作崗位,卻有接近六十萬人競爭。很多人都有更輕松收入也更高的工作,甚至有不少超凡者,由此可見赤聯的民心。

人群中不少人還討論著自己的簽名,每架戰機每艘戰艦的每個部件,包括每塊蒙皮上都會有提供質量追蹤的數字簽名,在文藝宣傳部門的推動下,這個簽名發展成一種榮耀記錄,居然成了吸引大家參與勞動的亮點。

被這樣的氛圍包裹著,三個局長穿過傳送門來到澤塔區,置身廣袤的禁魔區域時,心中依舊流動著灼熱的氣息。

“中央總是有先見之明啊,每一步都能為後面的發展做鋪墊。”

坐在斥力車上,赫爾普感慨的說。他也是最有資格抒發這種感慨的人,當年總樞機和藍龍帶著他一同開啟航空事業的探索時,現在的情形恐怕早就在預想中了。

當然,那部開創了航空事業的飛行器就不要提了,每次記起那玩意的形狀,赫爾普總是忍不住咳嗽。

“還不是被逼的……”

晚輩卡塔蒙也終於有了站在高處縱覽來往的氣概:“忽略那些分散的工坊,只算紅石的艦隊城、散塔林會、薩其頓的天使城、瓦倫丁的聖階城,還有獅王城的飛舟區,曙光帝國就有接近兩百萬人在從事飛舟和戰艦的建造,這都快到我們赤聯人口的一半了。”

“我們也是靠了智靈、自動生產線再加上輔助機械化生產,還有先進的設計理念、制造流程和生產管理,才能讓二十萬不到的工人在生產效率上超過曙光帝國。”

哈萊姆補充:“這二十萬工人只有十分之一是專職的哦,其他的全是兼職。”

瑪克辛·哈萊姆原本是跟米哈伊爾同期揚名的人物,不過自從哈萊姆發明了魔導機槍後,他的興趣就從魔導槍轉到了機械領域,後來退出科研機構,創辦了機械公社。

機械公社發展走入正軌後,他又回到了國家部門,參與籌建國家制造中心,目標是打造專門服務於國家總體需求的機械加工體系。

簡單的說,這就是一座超級工廠。國家需求的各類機械設備、軍事裝備以及不考慮個性化需求的基本生產和生活物資,都由這座超級工廠來完成。

哈萊姆當初在中央接受培訓的時候,聽到這個宏偉目標,真是熱血澎湃。實際付諸實施的時候,卻遇到了數不清的問題,不過好在隨著虛靈技術的進步,一個個難關被跨過,總樞機曾經描述過的前景,在他眼裏已經不再是浩渺星界,而是夜幕上清晰可見的星辰了。

當初總樞機提到了“工業四點零”、“智能制造”、“精簡制造”等等概念,說國家制造中心就是一個嘗試。而且不僅是生產力方向的嘗試,還是生產關系方向的嘗試,現在哈萊姆也有所理解了。

“工業是一整套環節,從原材料到半成品,再到零件,最後成為產品,通過流通到了人們手裏,最終實現它的價值。在所有環節裏,人能發揮出最大價值的環節是什麽?”

“知識讓我們發現更多和更好的原材料,智慧讓我們發明更方便的工具和更好的工藝,人性讓我們發掘出更多需求,而理想……讓所有人更幸福的理想,才是最純粹最有力,也最正確的推動力。”

“對比來看,我們就能清楚的看到,人們在工業上能發揮出最大價值的地方,不是去參與生產,而是基於理想發現需求,發明工具、改善工藝。”

“所以,讓人們發揮出最大價值的最理想狀況是,人們只需要創造。人們需要什麽,有什麽想法,制造中心把它變成產品,變成現實。人們不必去關心中間的生產環節,它甚至可以基於人們在效率、成本以及各個層面各個方向上的選擇,進行自我調整、完善和進化。”

“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就必須把所有生產環節集中在一起,成為一個透明的背景板。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正當合理的方式使用它,它不為任何人或者組織永久占有。”

“這不僅是生產力的高級呈現,也是生產關系的高級呈現,是大同主義社會發展到高級階段必備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