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九章 造艦狂潮,赤聯國家制造中心(第3/4頁)

“現在我們還只是初級階段,所以我們只是探索。不過我相信哪怕只是初步實現了這個理想,我們所擁有的生產力優勢就足以碾壓舊時代的敵人,也遠遠領先於之後必然崛起的敵人。”

回想起總樞機的預言,那時候還覺得晦澀難明,現在哈萊姆心中卻是一片清朗。

同時他的心中也燃起了熊熊火焰,眼前的銀月保衛戰,對國家制造中心也是場嚴峻的考驗啊。為軍隊提供足夠多足夠好的裝備,滿足軍隊打贏這場戰爭的需求,這僅僅只是最基本的任務。還要通過這場戰爭,讓國家制造中心將其他零散的生產環節也融為一體,不僅讓赤聯在生產力上更進一步,生產關系也更為清晰,這才是真正的勝利。

至少,在這場戰爭之後,國家制造中心可以打通各個公社,作為統一的背景板,支撐起整個國家各個大層面的生產活動。

哈萊姆暗暗審視自己目標的同時,另外兩個局長也在討論他們的目標。

“胡克老頭嚷嚷著不要純主炮戰艦,連虎鯨的六炮塔方案都不要,堅決要四炮塔方案,把我的桌子都拍爛了。禁區戰要出了偏差,光靠他可扛不起責任啊。”

“如果在虎鯨上裝次級破壞之錘的話,再去掉兩座雙聯二百電圈炮,換導彈和魚雷垂發井也是可以的啊。”

“標準破壞之錘還沒做過測試呢,次級破壞之錘……哪有那個時間啊。”

“放給能量釋放公社去搞如何?沒錯,就是那個從基建公社分出來,成天研究BoomBoom的公社。”

“那幫地精!?卡塔蒙,開玩笑也得有限度!”

“等無限聯合模式在浮空要塞和第一艘箭鯤上驗證成功後,我們在能量控制層級上又前進了一大步,這時候公社正好跟進做更多細化的應用啊。”

“那也得決戰形勢穩定之後了,我們可不能讓技術風險大到影響戰爭進程!”

“說起來……我們先去看哪裏,箭鯤嗎?”

“不,跟哈萊姆一起去看大角鯨和虎鯨吧,它們仍然是決戰初期的主力。”

斥力車拐進隧道,進入國家制造中心軍工分區的地下船台。

遠遠能看到通天塔的砂礫荒原上,六座巨塔相距好幾公裏呈半圓形分布,每座巨塔下方都有一圈八座醒目的白色矩形標識,有的標識翻開,赫然是類似地下機庫大門的裝置。

門下另有乾坤,遠非地下機庫那種規模。都是深達百米,長接近三百米,寬也有百米的巨大船台。

地下船台周圍分布著構件加工場,大部分船台上都是只有六七十米長的大角鯨,少數是一百多米長的虎鯨,哪怕是二百多米長的箭鯤級浮空艦,也能躺在船台上。

不過箭鯤在澤塔區另外一處更隱秘的地方,由智靈晨光加專職工人制造,這裏是可以由兼職工人參與的工作區域。

六座巨塔,四十八座船台,連曙光帝國艦隊城的一半都比不上,但這裏每天都能升空接近十艘戰艦。好幾座巨塔頂端都懸停著戰艦,通過長長的補給橋與巨塔相連。

三個局長的斥力車走特別通道進入船台,幾列車廂並在一起的斥力軌道車則運載著工人停在船台另一側,替換原有的工人。這裏是輪流換班,日夜不停的建造。

中心的船台與四周的構件加工場通過巨大的軌道連接為一體,看不到腳手架也看不到上下攀爬的工人,四周和天頂的燈光如星辰般密集,匯聚成比白晝還明亮的光芒,將船台各個細節照耀得纖毫畢現。

巨大的機械臂像是從地底爬出來的鋼鐵惡魔,從幾個方向將構件拼裝在一起,直至呈現戰艦的整體輪廓。若幹根從細到人的胳膊,到粗得有好幾米的機械臂圍著戰艦忙碌不停。每一根或者兩根機械臂的後方或者底部,都有一個人在操作。

整座船台被一層結界罩住,結界裏可以使用特定領域的超凡力量。機械臂有的牽引構件,有的將構件用魔法焊接為一體,有的將節點爐、浮空爐、噴氣引擎或者炮塔等設備吊裝進戰艦,還有的裝配法陣、鋪設蒙皮。

至少上百根機械臂圍著戰艦工作,眾多工序都是同時進行,相互之間沒有幹擾。在船台上方的控制台裏,虛靈服務器接收著每根機械臂的虛靈感應裝置,還有在各個角落穿行的浮遊攝像機發回的海量信息,與由智靈晨光摸索出來的制造進程自動匹配,不時跳出代表了進度完成的綠點,以及有問題的紅點,還有情況不明的黃點。

監工的工作就是叫停紅點和黃點,進行操作流程的回溯,查找和分析問題。當然大多數時候只是事後提醒,操作者自己那邊同時就能收到警示,監工會依靠綜合信息和個人經驗給他發布指令。

每座船台算上構件加工場,所有人員接近千人。對現在的赤聯來說,這麽密集的人力勞動完全是種倒退,但全靠虛靈操作機械臂的話,戰艦建造過程中充斥的大量不確定信息和指令反而會拖慢效率,換人上的話情況就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