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一本書的二十四年(第2/2頁)

其實我並不太了解土樓的故事(想必很多,也很精彩,但我沒有去查),僅僅它的外表就足以誘導我做夢。你看有那麽多小窗戶,每個小窗戶裏都住著一戶人家,都可能發生一些事。我不太喜歡它的屋檐,太脆弱了,我需要更渾圓、結實的,也更孤獨的東西,於是還是回到北方的黃土城墻。我也更喜歡新寶莊的土墻建在山頂,那是空中的,比平地的多一些奇幻。我給它加上女墻、城門;在看不見的內部,想象哪裏是堡主的屋子,哪裏是閨房,哪裏養馬、哪裏養雞、哪裏養孔雀,哪裏存木材、哪裏藏武器,哪裏是宗廟、哪裏是書庫、哪裏搞巫術……這樣就漸漸有了隱身術作坊、青春作坊,有了一個少年在孔雀籠子上插小紅花來召喚他心中的女神的故事,有了另一個少年靈魂出竅後在城堡裏漫遊的路徑,也就很容易想到在一場席卷全堡的心靈瘟疫中,田鳶在哪個位置向心上人發心語、苦苦等待她的答復;後來打起仗來,大家又如何利用空中城的特點來守衛它,匈奴人又能想到什麽辦法攻破它,甚至戰爭結束之後,幾百個棺材可以擺在哪兒;隱身術秘籍是從哪兒發現的,那個千年預言以什麽樣的載體進入這個城堡,又怎樣存儲、轉移,最後怎樣到了一個孩子手裏……

在我用想象填滿新寶莊的殘垣斷壁後,終於有勇氣進去看一看了:果然!那只不過是一個被廢棄的養殖場,荒草和溝坎讓我連邁步都難。

但它已經不會讓我失望了。

2003年4月,這部小說開始在故鄉社區、天涯社區和新浪原創論壇連載,獲得了許多讀者的反饋。遺憾的是沒有什麽批評,基本都是在誇我。這讓我很自卑,因為當時網絡小說都得有人罵才能證明價值,罵得越多,出版社越容易看上。有些作者就專門請朋友來當托兒,自己也注冊幾十個“馬甲”來罵。雖然好評也需要一些,但最聰明的作者對“馬甲”最合理的運用乃是罵,罵作品、罵自己,連粉絲也一塊兒罵。我也想這麽幹,但親手一做才知道這需要何等的毅力——每個“馬甲”要先注冊郵箱,再收郵件,再點擊激活鏈接,我的天,還要完成網站布置的任務、攢夠了積分,才有權限發帖!算了吧,我等別人來罵我吧。偶爾有人賞這麽一句,仔細看不是我那可憐的“馬甲”,我都熱淚盈眶,心想:“這是真人啊,真人!”

這樣等來的是漓江出版社的編輯鄒湘僑,他沒罵我,只是要出版這書。他容忍我的各種任性——動不動就要把某一章刪掉重寫,都出片了還要改,還要動版,連封面都要幹涉人家出版社的運作……當時我太拿自己當回事了。

2004年8月,此書第一版出版,名為《隱身》。當時還有兩位出版人也很喜歡這本書,在沒能簽下此書時仍然幫助它的宣傳,和漓江社的鄒老師成了朋友,幫助介紹北京的媒體關系。這就是新華文軒北京出版中心的楊政和萬興明老師,感謝你們!

此書初版後,在豆瓣網獲得了9.8分,十幾年後仍然有讀者為它寫書評,感謝你們!

初版版權到期後,萬興明先生又將它推薦給了讀蜜傳媒的金馬洛先生,使此書得以再版。讀蜜傳媒和浙江文藝出版社的許多老師,都默默地為此書做了細致、耐心到每一個字的工作,再次感謝!

金先生和他的夫人佳佳做了一件事讓我非常感動——寫了上萬字的評語。當時尚未決定是否要再版此書,他們就花了幾天時間仔細讀完了它,並緊緊抓住閱讀的第一感寫下了這些評語。這是我第一次系統地得知我作品的優點和不足。金先生是詩人,佳佳是作家,他們又都是文藝鑒賞家,他們的評價是很專業的;他們所提出的一些問題,如讀者對作品價值觀的認同問題,作品新鮮信息量的問題,對我今後的創作都是有啟發的。在他們的鼓勵下,我希望創作出更好的作品來回報讀者。

最後,感謝每一位打開這本書、讀到這些文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