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有情劫 第七十二章 若夫天地為爐,萬物為銅,是誰無情哉?(第5/8頁)

太乙天尊見了悟空,又見禺狨王在旁,復記起歸墟之上受辱之事,臉色沉郁,正欲與同門上前截擊,空中有鶴鳴之聲,一鶴橫掠東海,翩翩飛至,南極仙翁拄著鹿杖,雲光縹緲,捧一玉符,飄然前來。

至昆侖山上空,仙翁面無表情,宣元始天尊玉敕:“玉皇上帝歷事歲久,既欲退閑,吾三教無不從之理,東君帝鴻即可繼為三界之主,為鐵師元陽上帝,吾玉虛弟子,便可善輔上帝,以安人天之心。”太乙天尊見南極仙翁捧符前來,只道大師兄亦是來逼帝俊退位,卻聽他傳掌教師尊符敕,竟是承認了帝俊傳位之舉,不由得瞠目結舌,驚愕之意比方才見帝俊自度為佛之時更甚。

悟空遠遠瞧著,忽然覺得這青袍道人十分可憐,可嘆身為救苦天尊,號為青玄上帝,道德高深,平生行事卻偏狹有余,圓轉不足,遂使所謀之事,竟無一成功者,悟空哼了一聲,踏著金光,倒流而下,徑自垂下積雷山摩雲城去了。

昆侖山上,清虛道德真君、雲中子、靈寶大法師、黃龍真人、廣成子、赤精子、道行天尊諸真人聽了,也是十分震驚,只是震驚之余,不由得都皺眉思索起掌教聖人這道敕命的用意來。

南極仙翁宣罷元始符敕,也不多言,喚諸位師弟:“掌教聖人已然還宮,召集十方群仙,我等速回。”仙翁話音方落,玉虛宮鐘聲聲振動,遙遙傳至,諸位真人不敢怠慢,俱隨仙翁上東昆侖而來。

*****

鐘聲清越,十方世界天真大神、上聖高尊、妙行真人、無鞅數眾,如細雨密霧,皆飛空而至,來集昆侖。

玉虛九真飛越東海,將至麒麟崖,見曲曲山道之上,又是秋色闌珊,紅葉滿階,仿佛當年子牙一上昆侖,領封神榜之時光景,如在目前,諸位真人思念子牙,不由欷歔。

卻看見山道之上,白雲掩映,有一大一小兩個人影自山嵐霧氣間慢慢走將上來,諸位真人心中一動,舉目細觀,見大者著暗黃道袍,形貌清拔,如迎風玉樹,小者七八歲光景,總角發髻,英氣勃勃,額間有一豎紋,其中隱隱有神光透出。

卻是玉鼎真人,攜楊戩之後身前來——楊戩、摩醯首羅、杜爾伽、鳩摩羅,實為一體,乃維施帕卡,又名濕婆,與梵天、毗濕奴並稱三大神靈者,毗濕奴行入世之道,轉劫艱難,終於在菩提樹下,睹明星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是為釋迦牟尼,至此已超出梵天之上,這濕婆當年卻也參與了洪荒爭天之戰,為對頭合力打散,為摩醯首羅、杜爾伽、鳩摩羅,末一分身墮入輪回,是為楊戩。

玉鼎真人當日借絕仙劍之力,猝然施襲,將摩醯首羅、杜爾伽、鳩摩羅、楊戩四段神魂煆為一體,送入輪回,降生在青城山下一戶楊姓農家,只是此孩兒下地便能說話,見風便長,須臾便生得像個七八歲孩童,兼之出生之時,額生一目,神光射出數丈之遠,有這種種異狀,家人以為妖怪,將他逐出家門,玉鼎真人恰便到來,便收他為徒,依舊起名為楊戩,攜他同上昆侖山來,拜見掌教聖人。

清虛道德真君、廣成子、赤精子、道行天尊見了這師徒二人,不由思及自身:“我等弟子方入輪回,卻還要有些時日,才能重登道山。”諸位真人著實感慨。

*****

積雷如蓋,雲氣如廬,摩雲城頭,小山青衣飛揚,坐在城墻之上,兩腿垂下,輕輕晃動,眼望西昆侖方向,思及文命、女嬌一生命運,其實淒然,不由得曼聲輕輕哼唱:

“問蓮根、有絲多少,蓮心知為誰苦?雙花脈脈嬌相向,只是舊家兒女。天已許。甚不教、白頭生死鴛鴦浦?夕陽無語。算謝客煙中,湘妃江上,未是斷腸處。

香奩夢,好在靈芝瑞露。人間俯仰今古。海枯石爛情緣在,幽恨不埋黃土。相思樹,流年度,無端又被西風誤。蘭舟少住。怕載酒重來,紅衣半落,狼藉臥風雨。”

輕柔婉轉的歌聲在群山間遠遠飄蕩出去,夕陽西下,摩雲城中炊煙四起,數丈之外的城頭上,有一猿猴,抱膝坐於昏黃碩大的落日中,黯然無聲。

尾聲 有情皆苦 無情不樂

昆侖山,玉虛宮,無極殿。

“洞真隱奧,緣起自然。赤混靈根,空無化成。太虛朗徹,肇生諸天。流演三氣,大機彌綸。中有虛皇,是為我身。”

太始一氣混元混洞太上無極大道掌闡教道法虛皇傳燈浮黎元始天尊玄坐太空九色玄龍寶局之上,顧眄仙眾,旋觀勝妙,萬天敬禮,龍騰虎擲,化現五輪紫金光明圓象,天尊於是徐啟雷音,演說靈文妙法。

是時無極殿內,碧落纏虛,天霞流曼,神風鼓激,萬音合響。浮沉清濁,抑揚宛轉,錯而成歌,其聲洞徹,交唱諸天。十方無極天真大神、上聖高尊、妙行真人、無鞅數眾、五老帝君、三十二天帝、八十一天君、玄和靈妃、太明玉女、真人仙人、玉女玉童、天人眷屬,傾心歸仰,執持寶幢,花蓋紛委,雲騶風騎,億萬鹹集,仰佇天尊,敷演陰陽化生微妙大法,無極之殿不覺其大,億萬仙真不覺其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