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有情劫 第七十二章 若夫天地為爐,萬物為銅,是誰無情哉?(第6/8頁)

元始天尊在九色玉局之上,玄坐空浮,談經論法,闡發天地玄理,七日七夜,絕口不提別事,太乙救苦天尊與廣成、赤精、玉鼎等九真人侍坐駕前,心中有許多疑問,卻不敢開口,只得潛心聽講不提。

七日易過,天尊說法將畢,於是手挽碧落長縷之霞,盤屈寶掌,圓如碧珠,光明透徹十方世界,碧落空歌,無外之事,若近眉睫,俯窺傍矚,如凈琉璃。先示法筵,次示大眾,瞻仰未久,忽然之間,擲於空中,去地九十萬仞,大如飛星。

天尊於妙寶光聚之中,說此碧落空歌,是出世道,是長生法,是大化源,是玄妙宗:

“……欲免生死,不入流浪,先當無心。爾若無心,即無三業。眾生迷妄,指識為心,分別有無,計度生死。心本妄名,以妄取名,心則虛幻。覺了能知,本是道元,何關心事。認心著境,即住生死,若無妄心,不住生死,即永斷輪轉。依心取舍,趣死趣生,終非究竟。爾若不為心所遷易,隨念用情,心跡兩忘,即見道體,永斷輪轉,不住生死。故知無心是道,真形是無,等法則身。心若計度,則魔精來附,終歸惡道。”

天尊說法已畢,於眉間飛出日月之光,九芒十華,大如彈丸,去面九尺,騰躍上下,光芒激射,須臾遍滿天地,十方世界混然一色,天人聖眾凝瞻不舍,日月交映,化成一珠,元色殊特,見者驚異。

億萬仙王朗聲歌章,作第一飛空之音:

“天道朗朗,鬼道蒙蒙。

人道杳杳,沉滯輪回。

仙道樂兮,太虛為家。

男女相牽纏,我界居其多。

聲色昧靈府,頑空張網羅。

濁海流巨浪,塵山郁嵯峨。

但能錄其惡,安能遏其邪?

遇我虛皇尊,演此大洞篇。

頓然為種民,色景何足過?

憫嗟曠劫迷,空中起悲歌。

茫茫愛欲徒,不悟當奈何?”

歌音裊裊,億萬天人稽首而退,於是無極大殿之中,唯有九位玉虛上仙,環坐寶座左右,曰:南極仙翁、太乙救苦天尊、清虛道德真君、黃龍真人、雲中子、靈寶大法師、廣成子、赤精子、道行天尊。玉鼎真人攜童子楊戩,亦在天尊座前。

太乙天尊禁不住問道:“啟老師,玉皇上帝妄為無狀,三界紛紛,乃是禍首,老師何以仍容其胡為?”

元始天尊道:“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太初七靈,與盤古一脈同源,乃宇宙精神之寄托,攸關三界氣運,不可草率。如今三皇歸隱,帝羲獨在,一動不如一靜,我不欲三界再起亂象,故此不願輕動,況帝俊此舉,已失女媧之心,自度出家,煢煢孑立,有何可慮?”

太乙又問:“然則如今封神台破,一一事務,失其主掌,如之奈何?”

天尊淡淡道:“你們與五老上帝,可暫離洞府,代掌九垓八極,料想一時也出不了什麽亂子,數百年內,選拔下界飛升之仙,慢慢補足,也就是了。”

太乙無語,想了一想,終是不甘,又問:“玉皇欺藐聖人,離間三教,難道就真的任他如此亂為?”

天尊不答,卻將眼落在玉鼎真人身旁楊戩身上,良久,天尊微微點了點頭,眼中似有深意,卻不再言語,立起身來,還入內殿去了。

只剩下十位真人,皆不明所以,都把眼來看楊戩,楊戩年紀雖小,頗有英俠之氣,見列位真人來看自己,並不忸怩,方將小小身軀挺了挺,顧盼煒如,夷然自若。

十位真人若有所悟,各自沉吟,內外寂寂,遙遙聞玉虛宮外,麒麟崖下,飛瀑有聲。

*****

火雲宮內,光景晦暗,伏羲、神農、軒轅三位聖皇拂開面前空玄之象,正看見金闕雲宮,靈霄寶殿,鐵師元陽上帝帝鴻袞冕儼然,高居寶座,駕前仙卿羅拜。

又見西昆侖山頂,瑤池勝境,玉城金樓,以清凈自然覺皇如來六通之力,皆化作凈琉璃光嚴妙樂世界,清凈自然覺皇如來帝俊與天後羲和居於光嚴院中,自有力士、神王、玉童、玉女侍候,奉承院宣,通達靈霄寶殿,依舊掌握大權,除了身穿法衣,手持數珠之外,與在位之時,並無所異,反更覺逍遙自在了。

“我也知兄長與兩位皇爺,局處火雲,忒是委屈,奈何三界之主,只需一人足矣……”火雲宮內,女媧娘娘坐於三位聖皇之前,幽幽嘆息。

三位聖皇皆冷笑不已,並不言語。

女媧娘娘起身,向三位聖皇微微躬身,出宮而去,須臾便下太素天前,九天玄女、風後娘娘、雲華夫人諸女仙都來迎接,娘娘手把青藤,青藤之上,結著一籽,才有米粒大小,雙色糾纏,娘娘暗嘆,將此籽摘下,交與玄女娘娘:“將此籽種於宮後雲壌之中,早晚好生看顧。”玄女娘娘與諸女仙皆有悲戚之色,領娘娘玉旨,去宮後將此籽種下,早晚以仙泉灌溉,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