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公善教到底是個什麽東西,樂仁城中恐怕沒多少人知曉,但是將軍廟卻早就人盡皆知。

不知何時,城裏城外多了些說書先生,在衙門口的高台上,就講邱大將軍如何蒙冤,以及赤旗幫的來歷。而在城外的流民大營,則更多說些赤旗幫如何救濟貧苦,分田給地,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規矩,就連如何用廁所,領飯要排隊這樣的瑣事都編成了順口溜,傳的小兒皆知。

而不論在哪裏,這些人都不忘說一句將軍廟的靈驗,尤其把幫主帶著船隊躲過颶風的事跡渲染的神乎其神。

有了這些宣講,眾人才發現了赤旗軍跟其他亂兵不太一樣,這麽多人進城也沒燒殺搶掠,甚至還抓了一批趁亂作惡的賊子,又有之前為民伸冤的壯舉,更是讓城中百姓對赤旗幫,以及那位女幫主敬畏。

這可是有神明庇佑的人啊,誰不盼著能有這麽一個人救苦救難,救災平亂呢?因而在將軍廟正式開門的時候,前來上香的人還真是不少。不過主持這個臨時小廟的,可就不是正兒八經的道童了,而是樂老道從幫裏挑出的好手。

這可是幫主下的命令,也是他們培養出來的第一批傳教人。能把公善教那些戒律背的滾瓜爛熟,更是深信這套理論能讓百姓安泰,能讓天下太平,因此在宣揚教義的時候,也就更為真誠,沒有絲毫偽飾。

有這樣的人在,倒也讓那些慕名而來的百姓,漸漸對公善教有了些興趣。

“這位女信善,在將軍廟祈福並不用香火錢的,等到有一日應驗,來還個願即可。”對著那一臉愁容的女子,主持笑著答道。

那婦人猶豫了良久,才低聲道:“不供奉香火,大將軍也能答允?”

主持的臉一下就板了起來:“大將軍講的是公是善,只要你所願是為善,何須掏錢贖買?還願若是捐了米糧,廟裏也是會拿去救助窮苦的。”

這話可太出乎那婦人的預料了,她也曾是大戶出身,自然拜過不少神佛,捐個金身,燒個香火,不才是廟裏當作的事情嗎?

然而那句“所願為善,何須贖買”,卻讓她眼中淚水都掉了下來。一場大亂,家破不說,還死了大半人丁,連宅子都被燒了,她能求的,可不就是個安平嗎?

然而哭了半天,她還是低低的問了出來:“那公善教,說的都是真的嗎?”

“自然是真的,與人為善就是於己方便。若是為富不仁,侵占田畝,欺淩窮苦,將來有人活不下去了,還不是要拿起刀槍嗎?”那主持低低嘆了口氣,“若是早些為善,豈會有如此下場?”

那婦人一聽,哭得更厲害了:“可是人人為善,怎麽還會有人動刀,害得吾等家破呢?”

那主持正色道:“因為公要在善之先,若是天道不公,自然還有人來扶正。就像有人作惡,就要有人止惡。天底下公平了,哪還有惡人的存身之處呢?”

這話那婦人只能聽的似懂非懂,然而與人為善,和失了公道就會遭難的道理,還是聽明白了。若是之前,她可能也是不信的,但是這些赤旗軍還真是秋毫無犯,比朝廷的官軍都要講規矩,若是他們一直如此,那講公講善,豈不也是理所應當?

自覺想明白了,那婦人雙手合十行了個禮,這才緩緩出了門。

看著對方的背影,那主持嘆了口氣,對大戶人家出來的,他們是不能講的太深的,最多還是勸善。而對那些窮苦,能說的就多了,比如人人都應得公平,都應好好活命,天底下其實並沒有什麽上下高低貴賤之分,是因為有人不公在先,才有了這等區別。再比如要與人為善,見到小惡可以勸阻,見到大惡也不妨奮起一搏。若是天底下沒有公善,就要拿起刀兵,取一個大公大善之世。

只是這些一直在腦中翻騰的東西,卻不能什麽人都說,先要把公善教傳出去,讓越來越多人知道什麽是公平,什麽是仁善,這世道也會好上不少吧?

雖說斷斷續續一直下著雨,也有地方持續遭災,生出流民,但在伏波巡視完三座城池,也接納了周遭數個郡縣後,領地內的夏種還是順利完成,不過此時種稻多少已經有些晚了,補種的都是大豆,芋頭之類的作物,充饑是夠了,口感可就難說了。

看來還是要盡快推進紅薯、花生的育種、選品工作,將來也能多點農作物,不至於荒廢農時。還有水利磨坊要多造幾座,不說舂米,磨個豆腐也更省力。

等伏波回到樂仁府時,有個熟人已經等在了城中了。

“沒想到孫兄竟然親至,方老先生怎麽沒一同過來?”見到孫元讓,伏波自然是有些驚訝的。這人現在不是已經成了蓑衣幫的大頭目了嗎,竟然還親自前來,而且連方天喜這個幕僚都沒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