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第三章 七祭之禮(第2/4頁)

自乘風出現之後,大濁族漸漸地感到有些坐立不安了。乘風驍勇而多智,他所率領的人初時只有百余人,但就是這百余人在乘風的帶領下,神出鬼沒,一次次出奇不意地襲擊大濁族,使大濁族防不勝防,人人自危。

“乘風”之名便如插上了翅膀一般很快傳遍了大濁族的所有轄地,哪怕大濁族再如何掩蓋這件事,也無濟於事。

大濁族最擔心的事最終發生了,本來是各自為陣的五族反抗者開始共同尊奉乘風,本如一盤散沙的反抗力量,因乘風的出現而聚成一體,並且不斷壯大。

大濁族人大為驚慌,他們盡遣高手,欲除去乘風,但乘風仿若有著超越常人的異常靈敏的稟賦,在大濁族布下天羅地網時,他仍能在其中遊刃有余,出其不意地發動攻擊。而大濁族遣出的高手也不斷死去,死在乘風的“風隱刀”下。

乘風成了大濁族的終結者,在乘風第一次為大濁族所注意後的第七年,大濁族覆滅在如洪流般不可逆違的反抗潮流中,以可恥的方式結束了命運進程。

直到那時,人們才知道,乘風就是坐忘族最後一代族王的四子!

乘風就是坐忘城的第一任城主,不過此時坐忘城中更多的已不是坐忘族的人,而是五族中其他四族中人……

對於這個傳說,因為年代久遠,值得深究的疑點也不少,比如鷹是最孤傲的猛禽,幾乎很少有人會看到成群的鷹。

其二,四子被鷹擒走時才出生三個月,那麽,他又怎會知道自己的身世?並在長大後矢志為父王、為族人報仇呢?

盡管有不少疑團,但作為坐忘城中人,對這一傳說卻是深信不疑的。何況,關於五族與大濁族的戰鬥,關於坐忘城神勇先祖乘風的傳說,並非僅有這一個,而是不計其數。

但有一點是確定無疑的,那便是自乘風之後,坐忘城中一直精心保存著九十九只雄鷹的屍體,“九十九”這一數目,正好與傳說中將四子乘風救出的雄鷹的數目相同。這些雄鷹都是以藥物精心浸制過的,並由專門的鷹役看護,數百年過去了,九十九只雄鷹仍是栩栩如生。

鷹,乃坐忘城尊奉的守護神,所以,當每一任城主去世之時,在將亡故城主送向墓地的通道上,都要請雄鷹守護,以使亡靈可以平安地到達天國。

殞孤天雖不是城主,但在殞驚天心目中,二弟殞孤天卻與自己一樣,是坐忘城的城主,二弟為坐忘城而付出的絕不比自己少,包括二弟的性命!只是,因為他們兄弟二人一個是師門顯堂弟子,一個是隱堂弟子,才會有這樣的區別。

所以,殞驚天要破例為殞孤天奉上本惟有城主亡故才能享有的禮遇。

而五十一之數,則是象征著殞孤天五十一年無畏的生命歷程……

△△△△△△△△△

在坐忘城為殞孤天行“七祭之禮”的第二天,戰傳說記起與晏聰的五日之約,頓覺不安,迫切想知道晏聰那邊是否已查出被自己所殺的白衣劍客的真實身分是什麽。

屈指一算,雙方約定的時間已迫在眉睫。前幾日坐忘城一直動蕩不安,變故頻繁,戰傳說席卷其中,幾乎將這事忘了,而現在坐忘城顯得清靜了些,這才記起此事。

因為“白衣劍客”的真實身分是什麽關系著自己能否光明正大的以“戰傳說”自稱,加上戰傳說深感此事背後極有蹊蹺,故他急於了解真相。

戰傳說將自己的想法與爻意一商議,爻意不假思索地道:“既然如此,你便前去稷下山莊與晏聰見一面吧,這樣既不失信,也許還真能解開一個謎團。”

戰傳說有些意外,他忍不住說出了自己心中的擔憂:“坐忘城擊敗地司殺卻讓地司殺逃脫了,必有後患,而此事追根溯源,可以說是因我而起的,若是在我離開坐忘城後,坐忘城再遭劫數,我將……”

後面的話他未說出口。

爻意頷首道:“你所說的這種可能完全存在,但今日局勢,是坐忘城只能等待,而難以有什麽主動之舉,所以誰也不知下一場爭戰會在什麽時候爆發。與其在這兒等待,倒不如暫且先去做同樣迫在眉睫的事。”

頓了一頓,她輕嘆一口氣,方接著道:“其實,今日的坐忘城,急需在坐忘城以外,也有支持他們的力量。”

經她此言一提醒,戰傳說頓有所悟,暗覺爻意高瞻遠矚,比所有人都看得更遠!一旦冥皇得知不但兩大皇影武士死在了坐忘城,而且連地司殺也鎩羽而歸,就會將坐忘城這一系列舉措視作與冥皇徹底決裂的跡象,冥皇絕不會就此罷休,無論是為了大冥樂土,還是為了殞驚天還活著,他都不能對坐忘城的舉動視若未睹。

以坐忘城一城之力,如何能與冥皇相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