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第十二章 英雄之子(第3/4頁)

貝總管、伯頌、幸九安及鐵風相見後,看過殞驚天留下的信箋,略作商議,便決定要全力挽回此事。

當下四人各自分頭安排妥當後,伯頌、幸九安、鐵風各率南、西、東三尉府五百精銳,加上貝總管所領三百余名乘風宮侍衛,由東門而出,直奔蔔城大營。

這一切,都在瞞著小夭的情況下進行。

千余人的鐵流如洶湧潮水,向蔔城大營飛速席卷而去。

蔔城的遊哨早早地就發現了這一幕,迅速將此事稟回大營。蔔城能征善戰的特點這時顯露無遺,在短短的時間內便做好了一切準備,當坐忘城人馬沖至蔔城大營前時,蔔城戰士已嚴陣以待。

坐忘城千余人在離蔔城大營一箭之遙時,便主動停下了,按信中的情況來看,此時殞驚天應已落在蔔城人的手中,若貿然攻擊,恐怕會讓蔔城人惱羞成怒,加害城主。

伯頌、鐵風等人舉目向蔔城大營望去,但見出現在眾人視野中的蔔城戰士並不多,而且多是持盾戰士。但環視蔔城大營,卻感到氣象森嚴,殺氣騰空,予人以無可撼動之勢!

眾人皆不由暗自倒抽了一口冷氣!

鐵風面色凝重而鐵青,他向蔔城大營望了一陣後,對身邊的伯頌道了一聲:“我去去便回!”

未等伯頌反應過來,鐵風已一挾身下坐騎,戰馬長嘶一聲,如箭射出。

在兩軍之間開闊的平原上,只見一騎如飛。

所有的聲音都靜了下來,整個天地間只剩下一串風馳電掣般的馬蹄聲。

轉瞬間,鐵風已至蔔城弓弩殺傷力最強的範圍內。

伯頌的心猛地緊縮!

卻並未有伯頌擔心的蔔城大營弓箭齊發的場面出現。

這正是蔔城人馬訓練有素的表現,對弓弩手而言,從抽出箭矢,到搭箭,再到張弓拉弦,直至瞄準射出需要一個過程,盡管這一個過程對熟悉的弓弩來說極為短暫,在戰局瞬息萬變的時刻卻至關重要,一輪箭矢務必要使對方的一輪攻擊波滯緩。若是僅僅因為鐵風一人的幹擾,便誘得眾弓弩手忘情射殺,那麽只要坐忘城戰士立即全線壓上,蔔城的弓弩手將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坐忘城的人馬飛速趨近,當他們再度搭箭張弦時,已再難對坐忘城戰士的沖擊形成有效的阻擋。

鐵風沖至離蔔城大營轅門只有十余丈距離時才猛地勒住戰馬,戰馬一下子如人直立,雙蹄奮起。

這時,鐵風連蔔城持矛手矛尖泛花的寒光都已看得清清楚楚。

他在馬上大喝一聲:“落木四何在?可敢到陣前答話?!”

喝聲內凝真力,滾滾而出,響徹整個蔔城大營。

回答他的是沉悶而節奏漸漸加快的戰鼓聲,戰鼓聲來自蔔城大營深處,隨著節奏的加快,鼓聲也由低沉變為激越。

鐵風滿腔怨憤無從發泄,悄然自肋下抽出一把長僅半尺的短刀,一揚手,寒光怒射而出!

伯頌還以為鐵風要射殺某名蔔城戰士,孰料只見寒光卻是直奔蔔城營外一杆大旗而去。

眼看那杆掛有蔔城城旗的旗杆即將被短刀攔腰斬斷時,倏聞又有尖銳的破空聲響起,由蔔城大營的方向射出另一道寒光,“當……”地一聲暴響,鐵風的短刀已被撞得飛出。

與此同時,蔔城大營轅門大開,出現了一列人馬。

鐵風只看了一眼,便立時怔住了。

只見走在這列戰士當中有兩人格外顯眼,一個是殞驚天,另一人則是落木四,雖然在此之前,鐵風並未見過落木四,但對落木四那與眾不同的尊容卻早有耳聞,故能一眼就能將之認出。

殞驚天既未被禁押,也未枷鐐加身已夠讓鐵風意外了,而落木四與殞驚天平和的神情更讓鐵風驚愕不已,看兩位城主的神態,既不像一對仇敵,也看不出殞驚天是敗軍之將或階下之囚。看樣子,他們只差沒有把臂而行,飲酒言歡了。

鐵風卻不知落木四、殞驚天雖未把臂而行,但飲酒言歡卻的的確確已做了。

落木四首先開口道:“尊駕為何無故欲毀我城旗?”

鐵風的注意力卻被殞驚天吸引過去了,對落木四如戲言般的責問似若未聞,加上落木四的嗓音古怪,不留意細聽也聽之不清。

鐵風叫了一聲“城主……”便立時翻身下馬,不知是悲是喜是怨是哀。

殞驚天已把自己的用意在信中說得明明白白,鐵風也不是不了解殞驚天的良苦用心,但卻很難接受雙方尚未真正的決一高下,自己的城主就為對方所擒這一事實。

殞驚天以其極為平靜的聲音道:“你們都按我所說的去做,明日一早,蔔城人馬便要撤回蔔城,而落城主將與我一道同去禪都,是非曲直,日後自明。”

他的平靜恐怕會讓不知情的人以為他前往禪都不是兇多吉少之行,而是逍遙一遊,以為落木四並非押送他前去禪都,而只是與之結伴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