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利弊

江烽並不知道自己和陳蔚的探討會激發起陳蔚如此多的思索,這個時空本來也就有很多已經與原來歷史中的那個時空有許多不一樣了。

武道的勃興的,術法的昌盛,已經極大的擠壓了原來那個時空歷史中儒家經學在各級政權體制中居於主導地位的情形。

戰亂紛爭不止,尤其是北方以沙陀、黨項、吐谷渾、契丹、靺鞨等以武力稱雄的異族崛起,更是給南方的漢人政權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沙陀族為主的河東大晉與中原的大梁爭鋒,抵觸河北的河朔三鎮現在日益被契丹所滲透侵蝕,偏居夏、宥諸州的黨項人則野心勃勃的謀奪西北,對關中虎視眈眈。

為了對抗這些北方異族的武力淩迫,從關中到中原再到、河朔和青密等地諸藩都不得不以武拒武,這一切都讓武人的地位不斷膨脹,文人的地位不斷降低。

甚至原來被視為旁門左道的術法一道都更加受到重視,掌握大量錢銀但是卻地位卑賤的商人也一樣也受到青睞,因為這些都能夠支撐一個政權的強大武力。

但江烽不認為光靠武力就能贏得一場戰爭,或許在小藩閥之間這種純粹依靠武力的戰爭可以見出分曉,但當真正的大藩閥之間發生戰爭時,就絕對不是光靠武力能解決問題的了。

武力依賴於軍隊,而軍隊的實力則是綜合性的,從士卒訓練程度到武器盔甲的優良程度,從後勤保障到士卒的鬥志士氣,從情報效率到武將水準,這其中沒一個因素可能都可能對一場戰爭造成影響。

陳蔚走了,帶著無限思索走了。

江烽的態度讓他倍感欣慰和振奮,同樣,江烽提出的許多問題也一樣讓他感到肩上的壓力。

江烽需要的不僅僅是三州如同以前固始那樣簡單的管理,他要求要把三州盡快的建設成為一個可以為其武力征伐四方的可靠支柱。

這不僅僅是要有充足的糧食生產,豐裕的兵源保障,還要有雄厚的財力支撐,這一切對陳蔚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而江烽也明確的提出了要讓陳蔚考慮籌建光澮壽(淮右)防禦守捉使府,開府建牙,要他以防禦守捉使府長史的身份來統攬三州政務。

陳蔚沒有想到江烽會這樣態度鮮明的要讓自己跳躍式的拔升,進而到防禦守捉使府長史這一職務。

哪怕政務這一塊從目前來說更多的是輔助於軍務,但也一樣非同小可,尤其是伴隨著這種不斷軍事擴張,長史的權力也一樣會隨著擴張和膨脹。

把這個籌備防禦守捉使府的重任丟給了興致高昂的陳蔚,江烽也可以松一口氣了。

在江烽看來,這個防禦守捉使府其實就是日後的節度使府的翻版,以軍事為主,政務為輔,這種格局還會持續很久,蓋因在目前的格局下,戰爭將會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自己的主線。

三州之地看似已經不少,但實際上也就是兩州,而如果要把現在尚無法完全掌握的光州除開的話,實際上也就是一個半州。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自己對外征伐的步伐都無法停下。

為了擁有更強大的武力而不被敵人所吞噬,那麽就只有不斷強大軍隊。

而強大軍隊的基礎就是要有更廣闊的地盤和人口,同樣為了滿足領地內的豪族士紳們對自己的支持,那麽向外擴張來為他們謀取利益也是必不可少的。

歷史早就告訴了江烽,從唐末開始,來自北方擁有強大的武力異族就一直是懸在中原大地上的漢人頭上的一把刀。

從五代開始到兩宋,從契丹、金、黨項再到蒙古,這些來自北方的遊牧民族憑借其強大的武力不斷征伐南面的農耕民族。

雖然在這個時空中有些東西已經發生了改變,但是這些遊牧民族也一樣在汲取農耕民族創造出來的智慧精華,自我進化。

武道一脈不說了,這些遊牧民族一樣有著不亞於中原的武力,就連術法一道,這些遊牧民族一樣也在緩慢的接受潛移默化。

這在江烽看來極其危險。

一旦這些遊牧民族也和南方藩閥們一樣接受了術法一道的奧義,再憑借他們與生俱來的騎射優勢,恐怕就真的會歷史重演了,遊牧民族征服農耕民族就會變成一個大概率事件。

江烽可不願意見到這一幕在自己身上重演。

所以他要未雨綢繆,要搶先建立起一個屬於自己可以掌控的強大力量,然後再憑借這支力量來爭雄天下,與北方的遊牧民族一搏。

當然,這個任務任重而道遠,現在拿下壽州才是萬裏長征的第一步。

……

許寧也是在猶豫了幾番之後才終於下定決心來見江烽的。

沒想到江烽卻不在刺史府中,而是去了道藏所。

壽州被拿下之後,澮州道藏所鄧龜年和羅真等人主動去了壽州接洽壽州的術法一道同行,據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