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無解?

江烽是越來越意識到這個世界與自己原來時空中那個歷史上的世界不一樣了。

不僅僅是自己蝴蝶振翅帶來的變化,更多的還是因為本身歷史就是無數個偶然碰撞出的必然。

雖然終唐一代,也有安史之亂,也有黃巢起義,藩鎮割據,但是唐王朝沒有被朱溫所滅,而保有了關中之地苟延殘喘,這就是一個最大的不同。

朱溫只是在中原建立起了一個獨大的獨立王國,河東李克用也沒有能打敗大梁一統中原,卻仍然是北方最強悍的一大藩國,同理,早就該滅亡的河朔三鎮乃至平盧軍、吐谷渾等胡部依然存在,這些或細微或關鍵的變化構建成了現在這樣一個亂世。

在南方的情況也一樣,各家藩閥本來早就該在相互攻伐間此消彼長,大魚吃小魚的過程中湮滅,但直到幾年前自己這個另類出現,除了楊行密的吳國和錢镠的越國依然存在外,其他山南、江南、兩川、嶺南等地各家小藩閥一樣活得有滋有味,這已經完全不是原來的歷史走向了。

不過,在江烽看來,一些具體的、細微的走向雖然已經有些偏離,但是大勢卻仍然沒有改變。

胡人的勢力依然在不斷膨脹,唯一有些不同的就是原來早該沒落下去的沙陀人及其背後雜胡諸部仍然強大,甚至隱隱壓制住了本來該崛起的契丹人和正在隱忍積蓄實力的黨項人,但在江烽看來這種情況也許更糟糕。

原來時空中的遼夏兩胡靠著從南方北宋政權的吸血不斷壯大,進而爭霸中原,現在變成了三胡爭先恐後的南下攫取利益,這種爭先恐後一旦演變成為某種默契,那將是南方漢人的莫大災難。

在江烽看來,現在這種默契已經隱隱有了一些苗頭,比如沙陀人對黨項人的放縱,比如契丹人對沙陀人南下的視而不見,甚至有意趁火打劫。

如果不及時加以破壞和打亂,默契成為定勢,那就真的難以扭轉了。

“郡公,避是避不了的,沙陀人素來以維護皇室自居,他們很不見外,郡公回避的話,這些話必然會傳回朝廷,對我們不利。”崔尚搖搖頭,端起茶盞,抿了一口茶,細細品著:“郡公推崇的這般品茶,委實不同以往,香氣馥郁,令人唇齒留香”。

原來那種煮茶餅的飲茶方式讓江烽一度很不習慣,他提出了應當推廣炒茶法和廢除團餅茶來改進制茶工藝,提升品味茶葉的層次。

這個建議最開始遭到了一片抵制,但是在江烽堅持下,澮州的霍山縣率先開始了推廣炒茶改良工藝和以制散茶為主,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這種用專門方法炒制出來的茶葉,不但色澤鮮明,而且香氣和口感更佳清香濃郁,極大的豐富了品茶者的味覺,所以受到了極大的歡迎,加上江烽在淮右的一力推廣,很快就在淮右形成了風潮。

現在澮州的霍山、盛唐兩縣已經成為整個淮右最重要的產茶基地,尤其是緊鄰大別山和霍山(天柱山)一線的丘陵地帶,更是全面改為種茶。

這一區域由於土質和氣候原因,所產茶葉品相極好,收益遠超糧食,尤其是在壽州、廬州、濠州這一片淮南糧倉之地納入淮右之後,糧食需求對淮右來說已經沒有原來那麽緊迫,所以茶葉這個更能帶來實在收益的商品就迅速成為澮州的一大特產。

只不過現在澮州的制茶產業都被澮州本土的譚、黃、許等本地大族牢牢把持,哪怕是波斯胡商和粟特商人都未能染指,不過隨著盛唐、霍山、殷城三縣丘區的茶葉種植面積急劇擴大,胡商們也已經瞅準了機會準備進入,而且也極大了促進了澮州丘陵地區不太適合糧食生產的區域快速墾荒,主要就是有胡商們的資本在支持。

可以說江烽力求讓自己轄地內形成一些有特色的發展亮點也正在實現,像徐州的冶鐵業、澮州的制茶業、壽州的陶瓷業和糧食,廬州和濠州的糧食和絲織業,都已經隱隱有了氣象。

在這個時代,並沒有近現代社會那麽多剛需產業,糧食、油料(芝麻)、麻棉乃是三大種植類的剛需,主要供食用和穿著,其他也就是用於生產生活所需的,比如制茶、制鹽、冶鐵(含各類鐵器制造)、制革(共各類所需)藥材、陶瓷、絲織織布、木材加工和采石(含造車、造船、建造房屋)等這些行業就算是最主流的剛需產業了。

“這是霍山所產茶葉,前日裏霍山譚公來某這裏,奉上幾斤,雖非新茶,但亦是滋味上佳,某甚喜歡。”

江烽呵呵一笑,對於引領這種潮流甚至推動潮流發展,他是樂此不疲的,現在在淮北和兗鄆沂諸州,他也是不遺余力,就是要讓自己領地內的這些風潮帶動制茶業的發展。

“若是多給我們淮右幾年時間,澮州,還有舒州所產茶葉,定能行銷中原河北乃至關中。”對這一點江烽也是滿懷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