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序卷 安倍晴明(第4/12頁)

“那人沒有傳聞中那麽厲害嘛。”

公卿們會在宮中如此議論,其沸反盈天之狀是不難想像的。

不過,縱使眾人逼迫在先,對象是蟲豸也好烏龜也罷。若隨意在寺裏殺生,也非明智之舉。

晴明會作何應對呢,寬朝好像覺得大有看頭似的。

“可以嗎?”

寬朝僧正模仿著先前晴明說過的話:“畢竟是余興嘛。就像水泡的比喻所說的那樣,

做點什麽或者不做點什麽給人看看,晴明大人的本性,也是不會發生一點變化的。“

寬朝面色祥和地望著晴明和公卿們。

“寬朝僧正大人,那烏龜和蛤蟆看上去年事已久。它們每天都在這裏聆聽寬朝大人的誦經聲吧。”晴明說。

“是啊。”

“是這麽回事呀。”

晴明的身體好像沒有任何重量似的,輕靈地站起來。

“無論什麽活物,要殺掉都很容易,但要讓它再生,可就十分不易了。無謂的殺生是罪過,我本來想避開,可如今真是騎虎難下呀。”

晴明行至外廊,從自屋檐垂下的柳條上,用右手那細長的食指與拇指。摘下一片柳葉。

“要是使用方術,只要這麽一片柔軟的柳葉。也可以把你的手壓爛。”

晴明盯著提議殺掉池中烏龜的公卿,說道。

公卿與僧眾,都聚集在外廊內,探著身子。他們可不想漏聽晴明所說的任何一個字。

晴明把夾在指尖的柔碧的柳葉貼近朱唇,聲音輕輕細細地念起咒文。

一松開手指,柳葉便離開晴明的指尖,沒有風力可借,卻還是飄飄飛動起來。

接著,晴明又摘下一片柳葉,放在唇邊,同樣小聲喃喃著。一離開指尖,這片葉子就像追趕原先那片似的,在空中飄飛起來。

不一會兒,第一片葉子已經飛到烏龜上方,向著它的背部飄落下來。就在柳葉將落未落至龜甲上的一刹那,

“喀!”隨著響聲傳來,龜甲像被一塊巨大的巖石壓爛一般,裂開了。

“嗬!”

“真神啊!”

就在大家嘆聲四起時,另一片柳葉已經落在蛤蟆背上。

頓時,蛤蟆給柳葉壓扁了,內臟四濺,向周圍飛去。

一兩片內臟四散橫飛,甚至飛到在外廊內探身觀望的公卿身上,沾到他們的臉上。

“啊!”

驚嘆聲四起,公卿們趕緊往後跳開。

他們的臉上浮現出又是贊許又是驚怯的表情。

“哎呀,實在是棒極了。”

“真是厲害之極啊。”

等他們的議論停下來,晴明神情爽朗地說:“蛤蟆也好烏龜也好,每天都聆聽寬朝僧正大人讀經。

它們已經得到靈氣,或解人浯也未可知。“

晴明到底想說什麽呢?大家臉上都浮現出疑惑的神情,這位聞名天下的陰陽師,若無其事地說:

“如此一來。在某個夜晚。死去的烏龜或者蛤蟆要找你們當中的某位報仇,也說不定哦……”

公卿們臉上的疑惑倏忽間化為驚怯。

“你是說那烏龜與蛤蟆,會來作祟嗎?”

“是嗎,會有這種事嗎?”

公卿們頓時一片不安。

“我不是說一定會,只是說可能會。”

“那可怎麽辦呢?”

“它們聽過寬朝僧正誦經,都是得了靈氣的東西。只好請寬朝大人好好跟它們商量,幫大家謀劃一下吧。”

聽睛明這樣說,公卿們找到靠山似的轉而望著寬朝僧正。

“哎呀。萬一有什麽不測。請出手相助!”

“懇請大人了。”

對此,寬朝僧正苦笑起來:“我明白,請大家放心吧。”

他只能這樣安慰他們。

年輕僧侶與公卿們消失後,四下重歸平靜。

這時,晴明低頭致意:“寬朝僧正大人,剛才失禮了。”

“怎麽會,你這了不起的‘余興’叫人大開眼界呀。”

“告辭之前,我還有事相求。”

“什麽事?”

“就是庭院中的烏龜與蛤蟆。我想把它們供養在我的家中,以免它們尋仇。

請吩咐寺中身手敏捷的弟子一聲,收拾好它們的屍骸,送到我家裏好嗎?“

“哈哈,原來是這麽回事啊!”

僧正點了點頭,似乎明白了什麽。

“好的。我會讓人把它們送過去的。”

“再見!”

白衣飄動,晴明緩緩步出了外廊。

退到一旁的年輕僧侶與公卿們,留意到晴明離開的身影。

“有勞大人了。”

“請晴明大人幫忙。”

公卿們的聲音,朝著晴明的背影追去,晴明卻沒有回頭。

好容易從雲翳中露出臉來的太陽,在晴明的背上,投下明亮的光華。

在此。就安倍晴明這個人物,我想鄭重其事地說上幾句。

安倍晴明是平安時代的陰陽師。

那麽,什麽是陰陽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