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巨炮

距離蓬萊島三十裏外的明軍船陣可以清晰觀看到對面的燈火,嘈雜聲甚至沿著海波被送達每一名明軍的耳朵裏。寶船會議廳內,二十余名遊擊以上職務的軍官穿著全副鎧甲,將頭盔抱在懷中,看著作戰沙盤在議論戰術。有時他們也會偷眼觀看矗立在沙盤前凝思的鄭提督,整個晚上在爭論的都是他們這些軍官,作為最高統帥的鄭提督卻絕少言語。

沙盤是用蠟做成的,堆砌出幾座主要的島嶼,小木條做成的船只則分別插著“大明”字旗和“蓬萊”字旗,擺在兩邊對壘,還有一座木制的蓬萊島模型。

光從兵力上對比,明軍可以出戰的船只明顯占優勢,有將近四百艘。至於蓬萊方面,至今所知有一百二十艘左右,如果只是船只對決,明軍有必勝把握。只是,破軍的水師並不僅僅依靠船只取勝,蓬萊島本身也是相當可怕的武器,它的四座巨炮以及所承載的炮台,足可抵消明軍在數量上的優勢。

“敵軍明日必不肯全力與我一戰,”一名副將用手挪動破軍的艦隊,向著蓬萊的模型後退,“與我稍一接觸後,必定會引我軍進入蓬萊主炮射程內,依靠要塞炮火反擊。”

“破軍這廝久在明軍,倒是深得我軍對抗蒙古騎兵的真髓。”一名曾經在北方邊塞與蒙古人作戰而在不久前才調到水師的遊擊說道。明軍對抗蒙古騎兵時,最常用的手段就是誘敵深入,然後依靠城墻上的火力進行反擊,此戰術屢試不爽。

“蓬萊除了四門主炮,三千斤以上大炮有四百余門,全島又可因勢變形,隨時重新組合,將重火力對準主侵入面,著實棘手。”另一名遊擊擺弄著木制蓬萊模型,蓬萊是一座可以自由變換形態的海上堡壘,如果破軍的艦隊退到防守射程內,整座蓬萊就如同一只蜷起身子的刺猬,讓任何猛獸都無法下嘴。

將官們再度陷入激烈討論,或者建議集中猛攻一點,或者建議佯動誘敵,意見不一。

“稟報提督,又有一支敵軍進入蓬萊,大約有二十艘,六艘大船,十四艘中型船。”

一名哨探正慌張地跑進來報告,鄭提督擡起眼,讓他下去休息。旁邊的中軍官拿起相應的船只模型準備放在蓬萊一邊。

“不必加了。”鄭提督制止中軍官的舉動,“本提督算定蓬萊可以出戰的只有一百二十艘船,再多無益。”

中軍官答應一聲,放下模型。王參將見狀,忙問道:“提督大人,我軍連環哨探布置到了八十裏外,據一波波的回報說敵軍增援源源不絕,到明日早晨,只怕要超過二百艘船,大人這是……”

明軍水師每次出戰,慣例要將駕駛鷹船的哨探布置在東南西北四方八十裏外,每隔十裏再放出一波,每隊至八十裏外再回程報告。由此讓主隊可以獲得連綿不斷的情報。

“至明日,破軍雖可召集二百艘船只,但他的人馬構成頗為復雜,許多不過是烏合之眾,以我大明威勢,只怕有三分之一的船不敢與我為敵,會懼戰而自退。破軍想必也明白人多並非優勢,他寧可選用精銳。若是讓那班毫無戰意之輩也上陣,只怕沖亂後陣,不如不用。”

王參將忙奉承兩句“提督高明”之類,又問道:“下官看提督先時與那破軍在船上相談頗有依依不舍之意,不知可有死戰決心……”鄭提督的眼神鷹隼般朝著王參將一瞥,閃過一陣殺意,嚇得王參將“諾諾”而退。他知道鄭提督生性剛毅,只是自覺對破軍有所虧欠,並不肯人多嘴,自己這是撞在刀口上了。

“鄭某是以奉皇命的大明水師提督之銜,收剿逆賊破軍,豈能因私廢公。鄭某與他今日一會,所說所為也算仁至義盡,往日恩怨都且放下不提。明日一戰,眾將都當奮力為戰,不可稍有退縮。本提督當親提禦賜寶劍督陣,前進者賞,後退者斬,取得破軍首級者,當為首功。”

鄭提督抽出皇帝禦賜的尚方寶劍,插在沙盤上破軍旗艦的模型上,白晃晃的劍身由於這猛力一插左右晃動不已,系在劍柄尾部的天後宮護身符也跟著晃動不止。

蓬萊名為島,實際上連一塊天然形成的島礁都沒有,完全是用硬木和金屬構建而成的人工島嶼。構成這座島的既有可以分離的船只部分,也有永固和半永固的棱堡炮台、船塢、房屋等等,連接這些機關的是數之不盡的齒輪和鐵鏈,驅動這些的動力則來自中樞晝夜不息的燃煤鍋爐。

嚇阻明軍水師的四門超級火炮平時位於蓬萊的四角,這四門炮的身管長度都超過了五十尺,用十三道銅箍箍住炮身,平時清理炮膛,一名正常身高的後勤兵只要彎下腰提著刷子就可以進入。鑄造這四門巨炮光是采購青銅的費用就幾乎花光了蓬萊整年的預算,更何況這些大炮還是委托富有火炮鑄造經驗的撒馬爾罕技師鑄造,運輸和安裝當年都費了一番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