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富山洞畜生發菩提心 溯流水神童說未來果

濁世煩惱色欲界,誰能逃脫五塵火宅?祇園精舍的鐘聲,雖示諸行無常之響,而耽溺於好色者,因為戀戀不舍卻憎恨那鐘聲。沙羅雙樹的花色,雖顯盛者必衰的道理,而憐香愛花者,卻嫉恨風雨的摧殘,希望永遠是春天。(1) 不管你徹悟與否,也終歸是夢幻世界,無不是幻影。心陷此中者,雖幸臨龍華三會,卻不知凡夫超脫的直路;大徹大悟者,雖身在龍潭虎穴,卻多享瑜伽成就之樂。伏姬拋棄塵世,深入富山,已經度過了一個春秋。

裏見治部大輔義實之女伏姬,為父為國,為了取信於民,舍身隨著八房,沿山路進山隱遁之後,無人造訪,所見到的只有岸邊的泥土和山間的溪流。在山洞內鋪上蓑草作臥室,度過了冬天。春回大地,清晨則與飛鳥為友,看著重巒疊嶂和高山上的鮮花,則想起了三月女兒節的擺偶人,並肩遊水的野鴨如同那雙雙髫齡的少女,摘下一株草卻是令人想念的母子草。誰給你搗三月三日的菱形粘糕?雖未吃過菱形的粘糕,卻坐過菱形的冰冷石頭。春寒乍暖還沒脫掉棉衣時,夏季就來了。夜間借涼爽的松風梳頭,白天用驟雨洗發。草叢下的蟲聲報告了秋天的到來,繽紛的紅葉映照著山谷,不知錦床夢短,但聽鹿鳴。連綿的秋雨久不開晴,接著便是一望無際的皚皚白雪,真是千樹萬樹梨花開。雖有觀不盡的四時景色,但因心境淒涼,坐在洞中很少外出。一心為了修行來世而抄誦佛經,日久天長,苦惱和憂傷也不再覺苦,兩耳不聞塵界事,鳥獸聲裏覓知音。這種心境實令人欽佩。

再說八房馱著伏姬進山來的情況。在一衣帶水的山峽中有個山洞,石門不鑿自開,如同雕砌的一般。西北面松柏聳立成墻,石洞面南,裏邊也不暗。狗在此停住,前腿伏地,公主已知其意,便慢慢下來,一看好似從前有人住過,裏邊留有破碎的蒲團和燒盡的炭灰。“拋棄了塵世或被塵世拋棄,在此山中隱遁的人,並非我一個。”她自言自語地說著走進去,就勢坐在蒲團上,狗就蹲在伏姬的身旁,從瀧田的邸宅出來時,八軸《法華經》和文房四寶沒離開身邊,這天夜間在月下誦經,忐忑不安地到了天明。只有靠神佛保佑了,她把仙賜的水晶念珠掛在頸上。雖然認為它不會把人說的話當作耳旁風,能懂得道理,而同它來到深山,但也說不定這個畜生騙我。即使不然由於情欲的自然發作,遂忘記了當初的誓言,懷著淫心靠近我的話,它就是犯了欺主之罪,那我就只有用這把刀將它刺死。想到這裏,心跳得厲害,稍微鎮定一下,把防身刀袋的繩解開,用右手拿著,又接著誦念。八房好似有些知覺,不到伏姬身邊來,只是發呆地看著伏姬的臉。趴下看看,又起來看看,吐吐舌頭流點口水,或舔舔毛和鼻子,不住地喘氣,就這樣守候到天明。天亮後八房趕緊起身到山澗下,摘些樹上的果子和蕨菜根,銜來給伏姬吃,天天如此,從不懈怠,這樣過了一百多天。八房不知從什麽時候,一心一意地側耳傾聽誦經的聲音,也不再看伏姬了。伏姬心想:“在《榮華物語》的峰月之卷中,有關於關寺牛佛的故事。另外狗喜歡梵音之事,在古代物語中是很多的。佛的慈悲不嫌穢土穢物,因此天上的飛鳥、地下的走獸、草中的昆蟲、水中的魚蟹,無不可成佛。現在狗忘了情欲,悉心聽我誦經,成了‘歸入真如’之友,不都是由於佛經的威力麽?但這也是我在年幼時告訴我前世因果的役行者的保佑,因而十分感謝。”於是便更抓緊誦經。早晨就捏著那串念珠,遙遠地向洲崎禱告,或有時為了父母而謄寫經文,拋到前邊的溪水中流去。春天采摘野花獻佛,秋天對月吟詩,不禁向往西方極樂世界。正是:

山果膝上落,朝餐秋風飽。柴火爐中熄,薄衣禦夜寒。仄步山雖險,首陽采薇心無怨。巖窗梅雖遲,嫁學胡語不悲傷。

伏姬雖年不滿二十,容顏如花似玉,巫山神女變成雲而留有夢影;小野小町喻作花而遺下艷歌。在金屋內、錦帳下,嬌生慣養之日自不必言,現今久居深山,雖然衣裳襤褸破損,肌膚卻皓如積雪,雖雲鬟難梳,卻勝似芳香的綠鬢春花。纖腰益瘦,猶如不耐風之楊柳;玉指纖纖,好似籬畔春筍。論出身她是安房國主裏見氏的嫡女,論情操是武士的女兒,不愧是中將的公主。寫字、讀書繼承其父之才,資質伶俐,通情達理。刺繡精美,吹管彈弦樂聲優美異常,皆為其母所傳授。如此美麗可愛的姑娘,卻不知為何遭到月下老人的嫉恨,偏偏配給了畜生八房,真是個悲慘的結果。其光景如再詳細寫下去,作者自覺心酸筆澀,即使不寫,讀者也是會想象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