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人為財亡(二)(第2/4頁)

見她主意已定,且又是去白雲寺借宿,孫青山和韓東便也沒再堅持。

一行四人騎快馬出城,很快就到了亡山腳下,此時太陽也才剛剛偏西,度藍樺抽空看了眼懷表,差不多是下午一點半。

這兩天風雪已停,雖然還是冷,但天氣晴朗,白茫茫的太陽照在身上倒也有幾分暖意,比起臘月間的寒風刺骨已經好了許多。

畢竟上元節都過了,正月也快完了,等出了正月,春天就要來了。

出發前剛聽了孫青山和韓東輪流“科普”的緣故,度藍樺不自覺地對亡山多了幾分關注,進山前還特意遠遠眺望了一回。

就見好大一座黑黢黢的禿山,從上到下綴著許多白色積雪,與冷硬的黑色脊線形成一種近乎刺眼的對比。山上看不到任何植被,北方常見的青松或是枯樹一概沒有,果然有點死氣沉沉的意思。

“夫人?”阿德見她停住不走,便近前詢問。

“沒事兒,進山!”度藍樺緩緩吐了口氣,小腿輕輕往馬腹上一磕,“早去早回!駕!”

哪怕兇手是妖魔鬼怪,她也要親手將它們從閻羅殿裏拖出來!

親自到了現場之後,度藍樺才真正意識到本地人口中的“山路寬闊並不難行”所代表的含義:

這條山路足有三、四丈寬,合後世的十米左右,堪比平山縣城內次級幹道,足夠兩輛軍用馬車往來、並行,是真正意義上的古代雙車道馬路。而更窄一點的民用馬車則可以同時並排三架之多,考慮到亡山的日常車流量,可能永遠都不會有堵車的一天。

最令人拍案叫絕的是,為了防止馬車疾馳過程中打滑失控,這條山路的設計師還天才般的給出外高內低的細微弧度差異,既可以讓馬車在彎道頻出的盤旋山路上保持較高速度,又能將重心穩定在內側,進而減少失控和側翻的可能。

反復確認不是偶然之後,度藍樺再一次被古人的智慧折服:

這不就是人工綜合調節了各種力的作用嗎?

那麽問題來了:這條路各方面數據都堪稱完美,更寬闊到足夠一架民用馬車前滾翻還有余,那汪河的馬車又是怎麽掉下去的?

“夫人,”孫青山指著前面道,“那就是馬車墜崖之前的最後痕跡了。”

最近一個月都在斷斷續續的下雪,中間偶有天晴,稍稍曬化便又馬上被凍住,因此雖然事發距今已經將近二十天,但當日馬車失控時在道路上留下的痕跡仍清晰可見。

“夫人當心路滑。”見度藍樺不等馬兒停穩就往下跳,阿德和韓東忙一左一右虛虛扶著,生怕她跌了。

度藍樺穩穩站住了,擺擺手,“沒事兒。”

她沿著一路查看,發現整段痕跡大約有一百五十米左右。原本馬車是沿著道路內側正常行駛,可不知為何車轍突然淩亂,中間有近百米的S行痕跡反復。她幾乎可以想象出馬車失控時車夫是如何驚慌,又是如何竭盡全力地馭馬,試圖讓馬車重新回到正軌的場面。

然而車夫的努力是徒勞的,馬車最終側翻,劃出長長一道痕跡後墜入山崖……

“車子殘骸檢查過了嗎?”度藍樺問。

“看過了,”孫青山點頭,“雖然已經摔碎了,但卑職查看過容易動手腳的地方,倒是沒什麽可疑之處。”

“馬匹的屍首呢,驗過了嗎?”馬車失控未必只是車子的問題。

“人和馬都摔爛了,是否有外傷倒不好判斷,不過卑職已經派人去請經驗豐富的獸醫,想來很快就有消息了。”孫青山是積年的老捕頭了,流程都熟悉的很,壓根兒不必誰特別囑咐。

度藍樺嗯了聲,活動下手腳,開始細細觀察和丈量起那些痕跡,尤其是轉折點的數據來。

馬車沿著什麽方向來,從什麽地方開始失控,失控後多久撞上山壁,反復幾次,山壁上是否有相對應的磕碰情況……所有的都沒放過。

也不知過了多久,她才搓了搓凍僵的雙手,重新核對過筆記本上的數據後,又畫了個案發現場地形圖。

她最後看了一眼現場,翻身上馬,“走吧,去白雲寺問問。”

方才孫青山等人沒有打擾,直到這會兒才問道:“您懷疑是白雲寺那頭有問題?”

度藍樺沒說是也沒說不是,“還不好說,多看看總沒壞處。”

如今看來,本案的關鍵就在於:馬車為何失控?

來的路上還好好的,可偏回去時出了事故,最大的可能有兩種:從寺廟出發前就被人動了手腳,或是返程途中突然發生意外。

但這四周荒野無人,亡山更是連鳥獸都沒有,又會有什麽意外呢?

所以白雲寺是一定要去的。

正好現在天色已晚,亡山的可見度肉眼可見地下降,摸黑回去確實不太方便。

為了更好地復原事發時的場景,度藍樺刻意控制了速度,沿著山路又跑了相當一會兒才到了白雲寺門口,她掏出懷表計時:半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