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1章 努爾哈赤帶兵要賬(第2/3頁)

畢竟,高淮這個遼東礦監稅使,還有一層身份——欽差。

李成梁不想讓皇帝知道一些事,必然就要買通高淮這個欽差。

這年頭,身居高位者,沒一個屁股是幹凈的。休說李成梁這個大軍頭了,內閣首輔葉向高也不是個幹凈人。

現在,這二人之間可能產生了利益沖突,要麽高淮覺得翅膀硬了,想繞開李成梁弄得更多,亦或李成梁覺得高淮坐的太大,威脅到了他的地位和權力。

反正,矛盾是不可調和了,所以關門發生軍變。軍變一起,高淮想不死都難。

就算皇帝依舊如從前一樣包庇高淮,克扣軍餉這條罪名拋出來,高淮也是在劫難逃了。

無論事實真相是如何,只要萬歷真的為了平息軍變,而罷除革殺高淮,那麽良臣手中拿的這張訴狀,就一定會成為高淮的罪證、鐵證,進而被引入史料。後人在研究萬歷年間礦監稅使時,也一定會將此當成礦監稅使的罪惡,進而抨擊萬歷這個“主謀者”。

很遺憾,魏良臣是個比較叛逆的吊絲,所以,他看待問題的角度和別人不同。

……

高淮是太監,沒法搶女人,要不然就是搶錢搶糧搶女人了。

魏良臣笑吟吟的看著一眾關門文武,發現不少軍官神情都很尷尬。

當兵的嘛,就算是軍官,也大多是大字不識的武夫一個。這種人,說的彎彎繞繞,咬文嚼字的,反而聽不明白。

搶錢搶糧,最是實際。

鬧了這麽半天,訴求也好,鳴冤也好,不就是為了錢糧二字麽。

這小太監,倒是說到心眼裏了。

不少軍官如此想道。

但他們可以這樣想,卻絕不能加以附和,要不然,成什麽了?

上萬人一起發動的大事件,到了,就輕飄飄一句因為你搶了我們的錢糧,讓我們不好過,所以我們大家就一起決定讓你過不好了?

“我等是替遼東軍民做主,絕非天使所認為那般!”

王邦才很是憤怒,好好的為民請命,驅殺逆珰,怎的就成了什麽搶錢搶糧了。這小太監到底是宮裏出來的人,和高淮一樣都是沒鳥的貨色,不向著高淮才怪。

有此念頭,王邦才不禁思慮是否要給這小太監一些壓力,或者嚇嚇他,讓他知道幫高淮的下場是什麽。

他看向李獲陽,卻發現後者正在跟身邊人低語什麽。

王邦才眉頭微皺,視線重新落在小太監身上,發現這個小太監竟然一臉正色的看著他,沉聲道:“這份訴狀,我一定會呈給陛下。不過關禁既開,諸位還需管束好手下軍士,不能再令生事。”

王邦才等人顯然還想說什麽,但良臣卻以困乏為由,示意明日再說。並稱明日還需到各堡看看,聽取民情,然後照實回稟皇帝。

關門眾文武你看我,我看你,均是沒有主意。最後,還是王邦才和李獲陽商量了一下,同意明日再說。待這眾關門文武退下後,良臣將那張訴狀給了李永貞,讓他收好。

李永貞先前替他代接訴狀的舉動,良臣頗是滿意的,因為這個舉動很好的突顯了他的身份,使得別人哪怕不知他的底細,也不由加以重視。

到底是未來大珰,二叔的左膀右臂,眼明手快,心思活。

只是李永貞有些遲疑,終是問道:“小案首真的要將這張訴狀呈遞皇爺?要這麽做的話,高公公恐怕就……”

“陛下讓我來看看,我就來看看,聽到的,看到的,拿到的,照實報上去便是,如何處置是陛下的事情。”良臣笑了笑。

李永貞點了點頭,又問:“那小案首何時回京?”

“不急。”良臣看了眼李永貞,“這狀上的諸樁罪名,還容公公幫著費心調查一二,咱們既不能偏聽偏信,也不能冤枉了高公公。皇爺要的是真相。”

“咱家明白。”李永貞低聲應道,真相二字寫著簡單,但真要探尋卻難。

田剛和李維拿了飯菜過來,卻是李獲陽安排人送過來的。

放下飯菜後,田剛和李維就要下去,良臣卻讓他們也坐下吃。二人怔了怔,不由有些感激。

吃完飯,李維收拾桌子時,良臣忽對李永貞說晚上當還有人過來。

李永貞詫異,不知魏良臣指的是什麽。

魏良臣笑而不語,半個時辰後,真的有人來了。

來人是李獲陽,他是來補充高淮罪名的——“操控馬市,盤剝女真,激起邊釁”

……

自太祖洪武以來,遼東先後設有開原、撫順、寬甸、清河等馬市,供邊民貿易往來。入市者多是海西、建州女真人。他們由於生活所需,衣食皆易諸內地,將馬市視為“金路”,當做貨物“流通之府”。

明廷鑒於遼東開原一路孤懸天外,三面環夷,在九邊當中視為最危之地,而馬市對保邊求安起著重要作用,又因犯邊者多是各部首領。所以國初之後,主持馬市的官員對各部首領都有種種優惠,以求他們能夠老實邊貿,不再劫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