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63章 咱是借錢,不是要錢!

派對的人去做對的事。

西商因為年代久遠,在揚州形成了一個近乎“托拉斯”存在的集團勢力,這種勢力,本身就形成了一定的惡勢力,家丁打手數量之多,非一般大戶人家可比。

所以,想要又豪又霸的西商們老老實實的認領魏公公的欠條,就得有比他們還要惡的人出馬。

鄭鐸就是這個惡人。

其實,人鄭鐸雖是朝鮮人,但怎麽也算半個知識分子,在魏公公身邊算是儒將了。公公把人當惡人派出去,顯然不合適。

可誰讓鄭鐸的形象比曹文耀更符合惡人的氣質呢。

在遼東那會,鄭鐸打家劫舍的事可沒少幹。

借錢這種事,跟打家劫舍其實也沒有什麽本質區別。

非說有區別,就等於一個是牛身上拔毛,一個是把羊毛薅光。

徽商那邊,因為他們的文化水平高,又儒又商的,喜歡動不動就打官司,特別愛跟人說道說道,所以派惡人上門肯定不合適,必須得派個好人。

這倒不是說曹文耀是一個老好人,而是這位畢竟是正規中央禁軍出身,單從出身來看,要比馬匪出身的鄭鐸好上十倍。

文也好,武也好,兩撥人馬派出去,現在就看能給公公借來多少款了。

考慮到物價水平和人均財富,以及結合揚州資產階級收入現狀,公公這次是以人均借錢的。

俗稱,攤派。

不管大富還是小富,一律五千兩一家。

拿錢給條,童叟無欺。

和鄭鐸一起去下關的是一個標的公公親衛,還有兩標步兵,以及一標馬隊。

跟曹文耀去徽商聚集區小東門的也是差不多的人手。

這動靜,這陣仗肯定驚動了揚州官吏,第一時間,揚州城的大小官員就知道魏太監派了上千鷹犬爪牙進了城,頓時上上下下亂作一團。

……

徽商聚居地小東門屬揚州新城,這裏是一處新興的市場,和地處運河邊靠近鹽運司的下關被揚州人稱為大好佬住的地方。

大好佬,是揚州人對有錢人的稱呼。

潘家就是大好佬。

他家是徽州的,早在偽元時就做鹽和糧食的買賣。聽說祖上有段時間特別闊,把徽州一帶的稅都給包了。

改朝換代後,潘家的生意肯定受到打擊,畢竟能在蒙古人手下混得風生水起的,不可能不和蒙古韃子有勾結。

大明朝是驅逐韃虜的,潘家這種漢奸必然會被打擊。不過後來不知是走了哪位的門路,潘家雖然破了財,但卻沒此因一蹶不振,家破人亡。

成祖靖難時,當時的潘家家主把寶押在了成祖身上,為燕軍秘密提供了一筆軍餉。成祖登基後,自然對潘家極盡回報,給予便利。

經幾世家主經營,到了成化朝時,潘家的生意已列徽州糧商三甲之列。弘治年間改鹽法,潘家第一時間就從徽州來到了揚州開分支,從事食鹽專賣。經幾世運作,如今儼然成了徽商的龍頭老大,和西商那幾家大好佬明爭暗鬥的很。

潘家現任家主叫潘基,四十多歲,其有二子一女。

長子幫潘基打理著家中產業,次子則以讀書考取功名為己任,這是大多數徽商家族的選擇。

因為商人為賤業,再有錢,都無法得到官員和百姓真正的尊重。所以一個家族中,通常都是長子繼承產業,其余的兒子則是培養讀書,以求考取功名。一旦功名在手,則可以揚眉吐氣,真正做到官商一家。

因而,世人都說徽商亦儒亦商,便是基於徽商對讀書重視的原因。

潘家現在的生意是越做越大,兒女又都已成人,潘基的日子不可謂不舒坦,但潘基卻從來沒有開心過。

因為他心裏清楚,表面上揚州城裏的官員對自己客客氣氣,其實還不是為了他家的銀子,若不是用金銀開道,怕自己連那些官員們的家門都邁不進一步。

就算認識南都的尚書、侍郎又怎麽樣,別人也不會因此對自己另眼相看。唯有家中出一個真正的功名,至少舉人,才能真正讓那些官吏對他家刮目相看。

幸好他的次子還算爭氣,在前年鄉試之中脫穎而出考中舉人,今年參加大比,據先生們講,此子很有可能會高中進士,看來以後的希望就只有寄托在他身上了。

想起次子潘越,潘基的心情立時變得舒暢起來,但是想到上午的事情,潘基的心情又開始變得忐忑不安起來。

響午的時候,忽然有人找上門來,來人持的名貼是東林黨大佬、原漕運總督李三才的。

雖說李三才因為盜取皇陵木之事叫皇帝貶為平民,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只要東林黨還在,這天下人就誰也不敢小瞧了這位東林大佬。

因而,潘基萬分吃驚,也感到非常好奇,不知大名鼎鼎的李三才找自己所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