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63章 咱是借錢,不是要錢!(第2/3頁)

要知道,平日裏他潘家雖和官府交道,但卻是不分黨派的,從不刻意和東林黨,又或浙黨,什麽昆黨、齊黨結交,為的就怕哪個黨突然失了勢連累了他們。

現在東林黨的人無緣無故的找到潘家,還是李三才的名貼,這不能不讓潘基肉跳三分。

潘基努力回憶,自己平日小心謹慎,對各方勢力都有所了解,應該沒有做出得罪東林的事情。

這樣,心裏稍定些,又想如果是因為生意上的糾紛而得罪什麽人,對方請來東林替他出頭,那自己就算虧本也要讓對方滿意而歸。

誰叫他是平民百姓,東林黨那幫人是官呢。吃了虧也只能埋在心窩子裏,無處訴苦去。

打著這念頭,潘基謙微的禮遇來人,將他請進府,沒想到對方不是要和他談什麽事,而是請他過幾天去南都,代表揚州商人向外守備衙門控訴遭到提督內臣魏太監欺壓之事。

這讓潘基感到震驚,坊間流傳的有關北京來的魏太監之事,他也聽說過,雖然對傳聞將那個魏太監描繪的無比兇狠感到好笑,但無風不起浪,想來那小太監確是有幾分兇惡的。

而且他也聽說了高郵和泰州等地發生的事情,就是瓜州和儀真等地最近也屢有魏太監爪牙橫行,公然敲詐勒索,肆意捕人。且聽聞魏太監已經到了揚州,據府衙人猜測,這是來者不善,善者不來。

據說知府大人就是怕那魏太監在揚州亂來,特意給安排到運河邊的醉元樓。不然那魏太監直接住在城內,倒黴的肯定是他們這些富戶商人。

觀那魏太監所為,便是不在揚州胡來,其封江舉動也損害到了潘家利益。畢竟,潘家除了做鹽業外,也做糧食和布匹、生絲等生意,這魏太監老霸著長江不給水運,江北的商人都得倒黴。

唇亡齒寒,潘基有些心動,但也不敢冒然做這出頭鳥,尋了借口將來人送人,和長子商量了一會,決定下午去徽州會館一趟,看看有多少同鄉收到東林黨的名貼,大家夥對此又有什麽意見。

……

吃完飯,眯了會,又飲了杯茶後,潘基便從家裏出發前往會館。他家離徽州會館並不遠,不到二裏地,管家原是準備讓人備車的,不過潘基卻說走過去,路上順便看看小東門的買賣情況。

當下,主仆幾人便出了門。

“老爺,我聽大少爺說那魏太監就在咱們揚州,他會不會到我們府上敲竹杠啊?”

三子在幾個仆役中非常的起眼,又黑又壯,只要瞅上一眼就不會再忘記此人。

因身板壯實,三子平時就充當了老爺的保鏢兼跑腿,過了年,老爺就準備讓管家替三子討個老婆。

“不要亂說話。”

一身平民百姓裝束的潘基笑著敲了下三子的腦袋:“太監咱們可惹不得,他們可是皇帝身邊的人,手底下有很多爪牙,你小子不要胡言亂語,說人家的壞話,萬一叫人家聽見了,老爺我也保不了你。”

潘基在家時穿的都是綾羅稠緞,但一旦出府,他就一定只穿布衣。他也常對家裏人說道做人要務實,萬不能因為有幾個錢就張揚。須知世間很多禍事,就是過於炫耀張揚惹出來的。

出門在外,尤其要注意這點。能穿的樸實些便樸實些,不要顯眼,這樣至少不會叫強人看中綁了票去。

“老爺放心,若是那魏太監敢對您不利,就算小的舍了性命,也要保老爺平安無事!”

三子毅然決然地說道,眼睛透出堅定之意。

他是潘基從鄉下撿回來的,其父母早已雙亡,若不是潘基收留,早淪落為乞丐,所以對潘基的收留之恩,他一直是銘記在心,發誓絕不允許任何人傷害自己的老爺,誰要是敢碰老爺一根寒毛,他就跟誰拼命。

潘基對打小看著長大的三子秉性很了解,笑了笑,未說什麽。

主仆幾人繼續往前行,走了小半裏地,卻見前面鬧哄哄的。主仆幾人正困惑時,就見前面的百姓和商販突然往他們這邊跑,三子眼尖,踮腳一看,叫了起來:“老爺,好多兵,好多兵啊!”

……

潘基主仆幾人沒能去成徽州會館,因為半道他們就被官兵給“請”回了家。

三子身板雖壯實,膽子也大,可面對這麽多兇神惡煞的官兵,他也不敢動。便算敢動,潘基也不會讓他亂來。

被“請”回家後,潘家外面就被官兵圍了,跟個抄家的架勢一樣,可把潘家上下搞的是人心惶惶,不少人嚇的臉都白了。

潘基也怕,他不可能不怕,魏太監胡作非為的事跡,他至少聽了十幾樁。可是現在怕也沒用,外面官兵圍的死死的,他就是想派人到府衙報訊也出不去。

就這麽擔心吊膽了一炷香時辰後,一個自稱姓曹的參將帶著幾十名士兵進了潘家,稱奉提督海事太監魏公公令,有事與潘老爺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