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新艾辛格(第3/4頁)

最復雜的裝置都安裝結束了,接下來的工作就是純粹的力氣活了。城市框架上已經把管道層和機械層維修層都留了出來,剩下的工作就是鋪設地面和構造建築了。

艾辛格的整體施工難度很大,主要原因是模塊化設計導致城市裏多了很多可動部件,這些東西的能量導線和傳動設備搞的城市框架裏向蜘蛛洞穴一樣,到處都是線。趁他們在忙施工,我拿出了一枚城市之樹的種子。這個是從瑞士那邊的大地母神殿帶回來的那種變種城市之樹的種子,這種城市之樹比原來的要聰明一些,而且還多一個魔偶的指揮能力,正好這次艾辛格被毀城市之樹也遇害了,新城市正好換新的城市之樹。我把種子放在了主動力核心上,然後這個植物就迅速的滲透進入了各種建築內部。新城市之樹的特點就是完全看不見它的根系,所有的植株部分都和城市的建築以及設備融合到了一起,根本不會被發現,而且無法分離。

又忙了一天兩夜,城市基本上已經有個大致樣子了。城市的主體看起來像瑪雅金字塔,由三個依次縮小的梯台堆疊形成。

最下面一層梯台的底部是個邊長32公裏的正方形,外部垂直高度大約是900米。這個部分是整個城市最大的一個區,我們把它命名為基礎層。基礎層裏實際上並不是只有一層,它實際上分成了4層。

這四層中最下面一層是機械動力層,那些千斤頂、履帶推進器、軌道轉向機都在這一層裏。而且這一層的活動裝甲下面安裝有大量的伸縮式武器。艾辛格能飛了,將來可以是要進攻別的城市的,既然我們能飛就要充分利用這個優點。把武器都裝在城市下面就可以飄在人家頭頂上往下打。其實這些所謂的武器平台根本沒有多少是正規武器平台,大部分都是炸彈投擲器,反正我們在人家頭頂上,把炸彈直接往下扔就是了,要不要炮意義不大。

基礎層的第二層是結構層,這裏有備用重力反抗裝置以及備用能源系統,主動力核心也在這裏,而且城市的生產設備大多都在這裏。

基礎層的第三層是主要生活層,城市裏的NPC以及一些商店之類的都聚集在這裏。最上面一層第四層和第三層的功能是完全一樣的,城市的跨國傳送陣也將被安裝在這一層的中心位置。需要說明的是,基礎層最上面的第四層也是有頂的,它不是敞開的。這一層的外墻厚度是2000米,不過內部並不是實心的。我們在這墻裏留了大量的炮火窗口,每個窗口都用防水隔門擋了起來,而且有移動裝甲保護。需要射擊時打開窗口把炮管伸出去就可以了,不用時就封閉起來。窗口裏面是戰鬥室,後面有通道相連,再向城市內部延伸一點就是彈藥庫,這樣設計安全可靠還能保證戰鬥力。

底部的基礎層上面就是中間層,這個部分是完全獨立的,它和下面的基礎層實際上是可以分離的。行會裏的技術人員又做了不少履帶推進裝置以及新的軌道轉向機,這些設備都將安裝在中間層。中間層的外形也是個梯台,不過它要比基礎層小一些,其底部邊長只有10公裏,外部垂直高度大約700米。

中間層內部一共分三層,最下面的第一層和基礎層布局差不多,也有一個機械區。這裏有100個履帶推進裝置和由三個鋼軌組成的鋼軌轉向機。但是和基礎層不同的是這一層的機械區都集中在中間位置,外圍區域都是空的,而且外墻上有大量的閘門,閘門後面的空間就是港口。這些閘門都使用從亞特蘭締斯定做的特大號防水隔門保護了起來,如果城市下水這裏就是戰艦的出入口。港口裏有特殊的設備可以讓城市升空後把水保留在港口裏,這樣戰艦依然可以在港口裏停泊,不過想要讓戰艦出入就必須等城市下水。

因為基礎層的最上層是有頂棚的,也就是說中間層的外面有很大一片空場子。我們的人把這裏制造了多功能平台,地面上有大量的升降平台,戰鬥時這些地方的裝甲可以打開把內部的武器升起來。當武器平台回收之後關閉裝甲,這裏就成了平整的平台。其實保留這個平台是考慮到以後可能需要建造空中戰艦,所以先把航空港留了出來。這麽大區域完全就是個機場,不管多少空中戰艦都可以停進去,而且後面的港口只要把水放掉就可以當機庫用,設備完善條件一流。

中間層的第二層是我們的NPC軍團的營地,我們的圖騰獸和守護獸都住在這裏。中間層的第三層是行會玩家生活區,這裏有職業中心以及復活殿等一些主要事物所,行會玩家的休息室也在這裏,而且這邊也有少量商業區。

中間層因為在基礎層上面,所以相對比較安全些,墻壁厚度僅僅為800米,不過依然設置了大量火力窗口。我們的設計思路是艾辛格不應該有火力盲區。實際上中間層的底部也是有火力平台的,不過中間層平時和基礎層都是對接在一起的,所以這些東西都收在內部。如果有需要的話中間層脫離基礎層就可以展開這些武器防衛自己的下方區域。